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黑茶化学物质组学与降脂减肥作用机理研究
作者: 刘仲华  来源:清华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化学物质组学  黑茶  降脂减肥  作用机理 
描述: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是西北边疆地区人们日不可少的必需饮品。人们长期的消费实践和我们前期的研究均表明,黑茶具有明显的降脂减肥作用。本研究从黑茶化学物质组学研究入手,通过对65个中国黑茶中22个常量化学成分指标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探寻了不同黑茶的常规化学物质组学表征属性;采用UPLC-Q/TOF等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黑茶的化学指纹图谱特征差异,表征了6个不同黑茶类型中19种已知活性成分组成特征差异,并从不同黑茶中共分离鉴定出了92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黄酮类、花青素与原花色素类、有机酸类、生
8个茶树品种的黑茶适制性研究
作者: 刘振 杨培迪 赵洋 成杨 梁国强 杨阳  来源:湖南省茶叶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筛选  适制性  黑茶 
描述:本研究对尖波黄13号等8个湖南主栽茶树品种进行了黑茶适制性研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桃源大叶和槠叶齐感官审评结果显著优于其它6个茶树品种.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鲜叶水浸出物、儿茶素、茶氨酸、氨基酸总量、咖啡碱、粗纤维、还原性糖7个指标与相应黑茶感官审评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氨基酸总量和粗纤维分别与感官审评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夏、秋季咖啡碱、水浸出物、还原性糖、粗纤维与感官审评结果的相关性基本一致,都达到了显著相关(粗纤维为显著负相关,其余为显著正相关),儿茶素在夏季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其
关于临湘茶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作者: 彭毅华  来源:中国黑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黑茶  龙窖山茶  临湘市  茶产业 
描述:临湘市是湖南省黑茶主产区之一,本文总结了临湘茶产业的历史和特点,指出了茶产业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临湘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提出了临湘茶产业发展的战略。
8个茶树品种的黑茶适制性研究
作者: 杨阳 刘振 杨培迪 赵洋 成杨  来源:茶叶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筛选  适制性  黑茶 
描述:品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础,目前黑茶缺乏专用品种。本研究对尖波黄13号等8个湖南主栽茶树品种进行了黑茶适制性研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桃源大叶和槠叶齐感官审评结果显著优于其它6个茶树品种。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鲜叶水浸出物、儿茶素、茶氨酸、氨基酸总量、咖啡碱、粗纤维、还原性糖7个指标与相应黑茶感官审评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氨基酸总量和粗纤维分别与感官审评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夏、秋季咖啡碱、水浸出物、还原性糖、粗纤维与感官审评结果的相关性基本一致,都达到了显著相关(粗纤维为显著负相关,其余
“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茶叶成分的生物转化
作者: 黄婧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茶多酚  黑茶  茶色素  “金花”菌  铁观音 
描述:本研究从湖南茯砖茶、广西六堡茶和云南普洱茶等3种茶叶中分离到10株优势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L-34为阿谢森菌,菌株P-10为花斑曲霉;菌株L-3、L-11、L-6、L-37、L-8、L-10、L-25及F--4可能为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将10株菌接种到铁观音茶叶水中摇瓶培养,对培养后发酵液中茶多酚、氨基酸和茶色素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发酵前后,10株菌的发酵液中茶多酚含量变化显著(P0.01);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氨基酸种类较为丰富;茶色素的含量变化也呈显著水平(P0.
茶叶加工工艺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 徐琪  来源:乡村科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黑茶  红茶  茶深加工  微生物  茶饮料 
描述:微生物在茶叶的加工当中应用十分广泛,基于此,针对红茶、黑茶、茶饮料和茶叶深加工中微生物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微生物在茶叶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
黑茶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
作者: 袁华芳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茶多酚  挥发油  茶绿色素  黑茶  游离氨基酸  黄酮类化合物  咖啡因 
描述:本文对一系列黑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黑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茶绿色素、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咖啡因的含量;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其抗氧化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水蒸气蒸馏提取法(WD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对4种黑茶样品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黑茶样品的挥发性成分中十六烷酸和芳樟醇两种化合物含
“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雕像揭幕
作者:暂无 来源:茶叶世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化县  茶叶  黑茶  雕像  湖南省  中国  主任  茶厂 
描述:10月19日上午,“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雕像在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揭幕,彭先泽后裔参加了揭幕仪式。彭先泽于1902年生于湖南安化县,曾留学日本,后于1935年任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副处长,负责办理茶叶贷款、监督产制、收购、运销及出口结汇等工作,同时兼任省农业改进厅茶作组主任、修业农校茶科主任、安化茶场主任。
黑茶的化学特性
作者: 将积祝子 冈本治良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霉菌  化学特性  多酚类物质  紫外线  浸出液  黑茶  分层  吸收光谱  色谱分析  咖啡碱 
描述:富山县东部朝日町,蛭谷为中心的一大片地区内,迄今还保留着一种称作“巴答巴答茶”的珍奇的风俗习惯。从事民俗学的作者立足于饮食文化,作了调查。作“巴答巴答茶”的黑茶是制法极特殊的粗茶形式的“发酵茶”。盛夏摘鲜叶蒸足,堆于篾席围起像长方形木箱内70厘米厚,经20—25天自然霉菌作用(霉菌作用的微生物另文报告),霉菌作用最盛时叶的温度达70℃。黑茶即在此极高温条件下制作的。为了了解饮用这种茶的嗜好,就其化学组成作了大致分析,结果如下。
中国白茶黄茶青茶黑茶的化学成分比较(摘要)
作者: 将积祝子 高柳博次 阿南丰正 池谷贤次郎 严俊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茶  中国茶业  黑茶  青茶  水浸出物  全氮量  白茶  脱镁叶绿素  多酚类  化学成分 
描述:关于中国茶的知识过去我们非常缺乏了解。日中两国恢复邦交后,通过派遣茶业视察团、研究者相互交流等,得到了相当正确的情报,对于中国茶业的现状以及中国茶的分类已有大致的了解。然而对中国茶的一般化学成分尚缺乏了解。笔者之一将积于1980年视察中国茶业时,得与安徽农学院的陈椽教授交流。1983年获得了在日本鲜为人知的中国产白菜、黄茶、青茶以及黑茶等13个样品,在农林水产省茶业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