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茶科学 (4)
茶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07(1)
2005(1)
2001(1)
1998(1)
1985(1)
按来源分组
茶业通报(1)
广东茶叶(1)
福建农业学报(1)
检验检疫科学(1)
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1)
相关搜索词
紫芽品种茶树芽叶多酚类物质组成特征研究
作者: 萧力争 苏晓倩 李勤  来源: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花青素  多酚类  紫色芽叶 
描述:紫色芽叶是茶树常见的性状之一,茶树上紫色芽叶数量很大,传统的茶叶加工理论认为紫色芽叶不利于红绿茶品质的形成,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是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通过测定芽叶紫色深浅程度不同的几个紫芽品种芽叶多酚类总量及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含量,探讨紫芽品种芽叶中多酚类物质组成上的差异,为今后开发利用茶树紫色芽叶奠定基础。
思茅市茶叶多酚类化合物及其与制茶工艺关系的分析
作者: 郑慧芳 毛良  来源:检验检疫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叶  分析  思茅市  检测  多酚类 
描述:〔目的〕充分认识茶叶多酚类化合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方法〕在调查思茅市茶叶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抽样对思茅市茶叶产品进行感官检验,用GB/T8313-2002《茶茶多酚测定》规定的方法对多酚类化合物检测,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思茅市茶叶多酚类化合物分布、含量、加工工艺与品质对应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多酚类化合物在鲜叶中的含量随鲜叶嫩度而改变,嫩度越高,其含量越高,在制茶过程中,因为不同茶类有不同加工工艺,多酚类的变化也不同,找出了多酚类化合物与绿茶、红茶、普洱茶品质的相关系数。〔结论〕多酚类化
茶叶叶绿体在多酚类合成及其制茶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 刘乾刚  来源:福建农业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叶  叶绿体  生物合成  多酚氧化酶  多酚类 
描述:-H14CO3饲喂离体茶叶叶绿体试验表明,茶叶叶绿体不能独自将CO2同化为儿茶素,但能将CO2转化成某种(些)类型的酚性物质.通过叶绿体与全细胞多酚氧化酶最适pH值的比较试验发现,前者的活性高峰出现在pH 4.8附近,而后者在约pH 5.8处表现出最大活性.模拟试验显示,叶绿体-多酚类氧化体系生成了有色物质,经光谱分析,其中含有分别类似于茶黄素和茶红素光吸收特征的两种色素.
甜茶的保健成分及其鉴别方法研究
作者: 陆健 李远志 邱伟浩 胡晓静  来源:广东茶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保健作用  生理活性物质  甜茶  鉴别方法  黄酮类  氨基酸  保健成分  植物学形态  多酚类 
描述:甜茶(Rubus Suavissimu S.Lee)的叶片中含有黄酮类、多酚类、氨基酸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保健作用。通过植物学形态和化学定性分析,可对甜茶进行鉴别。
中国白茶黄茶青茶黑茶的化学成分比较(摘要)
作者: 将积祝子 高柳博次 阿南丰正 池谷贤次郎 严俊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茶  中国茶业  黑茶  青茶  水浸出物  全氮量  白茶  脱镁叶绿素  多酚类  化学成分 
描述:关于中国茶的知识过去我们非常缺乏了解。日中两国恢复邦交后,通过派遣茶业视察团、研究者相互交流等,得到了相当正确的情报,对于中国茶业的现状以及中国茶的分类已有大致的了解。然而对中国茶的一般化学成分尚缺乏了解。笔者之一将积于1980年视察中国茶业时,得与安徽农学院的陈椽教授交流。1983年获得了在日本鲜为人知的中国产白菜、黄茶、青茶以及黑茶等13个样品,在农林水产省茶业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