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干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 陈泉宾 王秀萍 邬龄盛 张应根  来源: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暨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茶叶  干燥技术  进展  品质 
描述:干燥作为茶叶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不仅降低茶叶水分,便于贮藏;合理的干燥技术还可提高茶叶品质。目前,茶叶干燥方式主要有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不同干燥技术对茶叶色泽、生化成分及香气产生影响,成荼品质各有千秋。本文在述评不同干燥技术对不同茶类产品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干燥技术对茶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研究,从而开发出品质优异的茶叶产品。
我所制茶工艺的研究进展
作者: 张应根 张方舟 邬龄盛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制茶工艺  生产发展  中间试验  农业科学院  做青工艺  科技进步二等奖  设备研究  茶叶科学  茉莉花茶  技术理论 
描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创办于1935年8月,至今已70周年.70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55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关怀下,根据院所领导的部署和茶叶科学、生产发展的需要,先后对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各大茶类的制茶工艺与技术理论开展多项研究,并取得了多项成果.其中“乌龙茶做青工艺及其设备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茉莉花茶窨制新工艺、设备研究与中间试验”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
作者: 陈林 陈键 陈泉宾 张应根 宋振硕 王丽丽 尤志明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叶种类  模式识别  香气组分  化学成分  茶叶加工 
描述:为探明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本研究对福建4种茶类(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及其鲜叶原料中的主要滋味和香气品质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和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表明,基于茶叶主要滋味品质成分的主成分分析(PCA)可将全部供试茶样划分成3种类群:Ⅰ型:绿茶、白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样;Ⅱ型:乌龙茶和中、小开面2~4叶鲜叶样;Ⅲ型:红茶。采用偏最小二乘增强判别分析(PLS-EDA)可进一步放大不同类群茶样的组间差异,乌龙茶及其鲜叶原料有较高含量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s),而红茶中多酚类(TPs)和
17--19世纪中英茶叶交流探析--以马戛尔尼访华事件为中心
作者: 王秀萍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17--19世纪中英茶叶交流探析--以马戛尔尼访华事件为中心
浅谈制茶车间空气质量的调控方法
作者: 陈常颂 王秀萍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气状况  空气流通  空气质量  CO2含量  调控方法  加工过程  环境因素  制茶  车间 
描述:在乌龙茶、红茶、白茶等的初制加工过程中,若遭遇不利的天气状况,制茶车间的空气温、湿度、CO2含量、空气流通等环境因素不适宜,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调节,才能确保茶叶品质.本文主要借鉴其他行业调控空气质量的方法,对乌龙茶做青车间的空气环境调节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茶叶力、热特性研究及其在制茶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 王秀萍 陈常颂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叶  制茶工程学  力学特性  热特性  应用 
描述:茶叶力、热特性研究及其在制茶工程中的应用
茶叶消费的文化学探讨
作者: 朱海燕 王秀萍 朱桅帆  来源: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学    营销  消费 
描述:茶叶消费行为与茶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本文深入探讨了茶文化的多元性存在对茶叶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从而对当前的茶叶消费状况作出理性判断,为茶叶的文化营销以及茶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文化学参考。
湖南茶叶消费及包装审美调查报告
作者: 朱海燕 王秀萍 朱桅帆  来源: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为了解湖南消费者的茶叶消费习惯及对茶叶包装的审美认知状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以期总结消费者对茶叶消费的需求及包装审美等的一般规律,为茶业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及包装设计时提供参考。
朱权《茶谱》的“清逸”审美思想
作者: 朱海燕 王秀萍 刘仲华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谱》  审美思想  茶文化  朱权  清逸 
描述:朱权《茶谱》作为明代前期茶书的鼎力之作,其中所蕴含的“清逸”的审美思想是对“魏晋风度”的传 承与弘扬。《茶谱》中所描写的茶事活动的外在形式不再是单纯的道德象征形式,而是体现着无限生机的审美意 象:清风明月、竹篁松林、云海餐霞服日之士、鸾俦鹤侣、“菊翁”供茶,它们以“清逸”的审美魅力慰藉情感,清心清神,升华性灵,倾注了文人雅士在逆境中以茶道体悟生命意义的人生智慧。
茶树离体春梢萎凋失水规律初步研究
作者: 宋振硕 陈键 陈林 张应根 王丽丽 杨军国  来源: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暨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鲜叶  控温控湿  萎凋  失水特性 
描述:荼鲜叶在萎凋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是茶叶品质工艺调控的重要参数指标。为了解茶树离体春梢的萎凋失水特性,本文选用14份茶树品种的春荼鲜叶(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为供试原料,对其在控温控湿(20~22℃、RH 35%~45%)条件下的萎凋失水变化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伴随水分的不断散失,不同嫩度茶鲜叶失水速率逐步减小,趋近于匀减速变化;茶树新梢萎凋失水速率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但不同茶树品种新梢失水快慢与采摘嫩度无明显相关性。相同采摘嫩度的茶树品种或名枞鲜叶按失水特性可初步划分为"失水较快"和"失水较慢"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