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2)
期刊(1)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茶科学 (4)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1(1)
2007(2)
按来源分组
华南农业大学(1)
核农学报(1)
2007年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1)
辽宁师范大学(1)
相关搜索词
四类茶叶的成分研究
作者: 武晓英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花青素  抗氧化性  茶多酚  香气组分  咖啡因 
描述:本文对青茶、红茶和黑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茶叶中的香气组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原花青素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含量;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茶样品的抗氧化性。利用GC-MS技术,固相微萃取法对青茶和红茶样品的香气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研究了春秋两季和三种不同制作工艺的铁观音青茶的香气组分;对绿茶、白茶、黄茶、青茶和红茶5种茶叶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并对10种不同产地红茶和广东凤凰山的13种单枞青茶香气组分进行了测定。因对茶叶中原
茶叶抑菌物质及其抑菌效应探讨
作者: 戚丽 张华艳 张正竹 宛晓春  来源:2007年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茶多酚  香气组分  茶树  咖啡碱  抑菌效应 
描述:本文研究了茶树主要成分对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和茶炭疽病病原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00-2000μg/mL之间,茶叶游离态香气组分对4种致病真菌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香叶醇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制浓度(MIC)为440μg/mL;在浓度为5-25mg/mL之间,茶叶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对4种致病真菌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茶多酚在浓度高达120mg/mL时没有表现出抗菌性;而咖啡碱在浓度为10mg/mL是对4种病原菌表现出显著抑制。茶多酚被认为有广谱抗菌性,但对这4种病原菌没有抑
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
作者: 陈林 陈键 陈泉宾 张应根 宋振硕 王丽丽 尤志明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叶种类  模式识别  香气组分  化学成分  茶叶加工 
描述:为探明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本研究对福建4种茶类(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及其鲜叶原料中的主要滋味和香气品质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和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表明,基于茶叶主要滋味品质成分的主成分分析(PCA)可将全部供试茶样划分成3种类群:Ⅰ型:绿茶、白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样;Ⅱ型:乌龙茶和中、小开面2~4叶鲜叶样;Ⅲ型:红茶。采用偏最小二乘增强判别分析(PLS-EDA)可进一步放大不同类群茶样的组间差异,乌龙茶及其鲜叶原料有较高含量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s),而红茶中多酚类(TPs)和
外源β-葡萄糖苷酶对乌龙茶制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作者: 文新健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乌龙茶  β  液叶比  香气组分  茶品质  葡萄糖苷酶 
描述:本研究通过在乌龙茶揉捻阶段加入外源β-葡萄糖苷酶,以水解部分寡糖及其它以单萜烯醇和芳香族醇等为配基的糖苷类物质,旨在改善乌龙茶的品质,探讨外源酶β-葡萄糖苷酶对乌龙茶内含成分和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含量及其变化的影响,及其改善乌龙茶品质的效果,通过对比选出外源β-葡萄糖苷酶有益于乌龙茶品质发展方向的适宜的技术参数。 本研究设酶液浓度(7水平)和液叶比(5水平)二因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