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茶叶消费的文化学探讨
作者: 朱海燕 王秀萍 朱桅帆  来源: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学    营销  消费 
描述:茶叶消费行为与茶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本文深入探讨了茶文化的多元性存在对茶叶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从而对当前的茶叶消费状况作出理性判断,为茶叶的文化营销以及茶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文化学参考。
湖南茶叶消费及包装审美调查报告
作者: 朱海燕 王秀萍 朱桅帆  来源: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为了解湖南消费者的茶叶消费习惯及对茶叶包装的审美认知状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以期总结消费者对茶叶消费的需求及包装审美等的一般规律,为茶业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及包装设计时提供参考。
朱权《茶谱》的“清逸”审美思想
作者: 朱海燕 王秀萍 刘仲华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谱》  审美思想  茶文化  朱权  清逸 
描述:朱权《茶谱》作为明代前期茶书的鼎力之作,其中所蕴含的“清逸”的审美思想是对“魏晋风度”的传 承与弘扬。《茶谱》中所描写的茶事活动的外在形式不再是单纯的道德象征形式,而是体现着无限生机的审美意 象:清风明月、竹篁松林、云海餐霞服日之士、鸾俦鹤侣、“菊翁”供茶,它们以“清逸”的审美魅力慰藉情感,清心清神,升华性灵,倾注了文人雅士在逆境中以茶道体悟生命意义的人生智慧。
17--19世纪中英茶叶交流探析--以马戛尔尼访华事件为中心
作者: 王秀萍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17--19世纪中英茶叶交流探析--以马戛尔尼访华事件为中心
[0图]中国茶道
作者: 朱海燕  来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茶叶  文体  高等学校  中国  教材 
描述:作为一本高校的通识教材和广大茶文化爱好者的科普读物,本书顺应时代需求,秉着尊重中国茶道历史逻辑的原则,综合运用古今中外茶学、诗学、史学、美学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从茶道的基础知识、发展与传播历程娓娓道来,到研习茶道的具体形式,包括泡茶的基本功能、茶事的礼仪规范和对茶艺术作品的精彩解读等。
浅谈制茶车间空气质量的调控方法
作者: 陈常颂 王秀萍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气状况  空气流通  空气质量  CO2含量  调控方法  加工过程  环境因素  制茶  车间 
描述:在乌龙茶、红茶、白茶等的初制加工过程中,若遭遇不利的天气状况,制茶车间的空气温、湿度、CO2含量、空气流通等环境因素不适宜,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调节,才能确保茶叶品质.本文主要借鉴其他行业调控空气质量的方法,对乌龙茶做青车间的空气环境调节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茶叶力、热特性研究及其在制茶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 王秀萍 陈常颂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叶  制茶工程学  力学特性  热特性  应用 
描述:茶叶力、热特性研究及其在制茶工程中的应用
干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 陈泉宾 王秀萍 邬龄盛 张应根  来源: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暨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茶叶  干燥技术  进展  品质 
描述:干燥作为茶叶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不仅降低茶叶水分,便于贮藏;合理的干燥技术还可提高茶叶品质。目前,茶叶干燥方式主要有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不同干燥技术对茶叶色泽、生化成分及香气产生影响,成荼品质各有千秋。本文在述评不同干燥技术对不同茶类产品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干燥技术对茶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研究,从而开发出品质优异的茶叶产品。
“生活闲趣”—— 李渔茶道的美学意味
作者: 朱海燕 王杉 蒋琴娟 周婷  来源:茶叶通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美学  闲趣  李渔  闲情偶寄 
描述:本文从《闲情偶寄》中辨“茗客”与“酒客”之趣、“论具”与“贮藏”之趣及“饮茶”与“造境”之趣三个方面剖析了李渔茶道的美学意味,认为李渔将饮茶视为生活闲趣,并用生活的审美实践真正地展示了茶的雅俗共性,对今天的我们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及发展休闲养生之道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寓教于理、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中国茶道》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 朱海燕 洪彬 张燕 王慧  来源:时代教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寓教于情  寓教于理  寓教于乐 
描述:在通识课程《中国茶道》的教学改革中,树立"以生为本"、"以师为导"的教学理念,运用"寓教于理、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融洽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