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种创新
作者: 叶乃兴 杨如兴 郭吉春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种质资源保护  遗传多样性  茶树  品种创新利用 
描述:福建茶树种质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区域特征明显。本文全面介绍了福建茶树品种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是实现福建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论五口通商至清末福建茶叶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 郑乃辉 杨江帆 叶乃兴  来源: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发展与进步  历史背景  福建茶叶  五口通商 
描述:本文论述了五口通商至清末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始萌芽发展的时期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国茶叶渴求历史背景,在这一背景条件下,福建茶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福建通商港口茶叶出口状况、福建各茶区的发展、茶加工业的发展、茶类的发展等印证了这一阶段的茶叶发展概貌。
原产地产品保护与茶叶市场竞争力
作者: 叶乃兴 郑乃辉 杨江帆  来源:福建省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原产地产品保护与茶叶市场竞争力
茶树萜烯类香气物质合成相关酶研究进展
作者: 张冬桃 孙君 叶乃兴 陈桂信  来源:茶叶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代谢途径    茶叶香气  萜烯类化合物 
描述:萜烯类化合物与茶叶香气品质密切相关,茶叶中橙花醇、芳樟醇、橙花叔醇、α-法尼醇、α-紫罗兰酮、茶螺烯酮、石竹烯、古巴烯、柏木醇等萜烯类香气物质通过MVA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MEP途径(2-C-甲基-D-藓糖醇-4-磷酸途径)合成,调节机制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茶叶的品质。本文综述了茶叶萜烯类香气物质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研究进展,探讨该代谢途径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8个茶树品种生化成分分析及抗性成分的初步鉴定*
作者: 金珊 孙晓玲 张新忠 叶乃兴 陈宗懋  来源: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成活率  抗性物质  假眼小绿叶蝉 
描述:【目的】筛选和鉴定茶树中与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相关的抗性成分。【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分析8个茶树品种的氨基酸及其组分、咖啡碱和茶多酚及其组分的含量。采用人工饲料喂饲法对可能的抗性物质进行初步鉴定。【结果】通过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水平差异较大的茶树品种的30多种生化物质的分析,筛选出抗、感茶树品种间差异较大的物质,包括茶多酚、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绿原酸和茶氨酸。分别将其作为可变因子设置不同浓度梯度,加入到人工饲料饲养假眼小绿叶蝉,统计5种化学成份不同
茶小绿叶蝉在福建省茶树品种上的选择机制初探
作者: 王蔚 吴满容 张思校 金珊 叶乃兴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机制  茶树品种  选择  茶小绿叶蝉  抗性 
描述:从品种抗虫性的角度出发,利用电子鼻等手段,通过对福建省7个主栽茶树品种上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虫口密度、茶树品种植物学形态特征和芽叶挥发物差异的调查,初步明确茶小绿叶蝉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选择机制。结果表明,肉桂上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最大,铁观音上的虫口密度相对较小。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和肉桂新梢颜色为黄绿色,黄棪呈浅绿,毛蟹和本山均为深绿色,铁观音新梢呈紫绿色。7个品种健康芽叶挥发物的总体特征不同,可分为3类:铁观音、福云6号、毛蟹和福鼎大白茶差别较小,聚为一类;肉桂和本山距离较近,聚为一类;黄棪健康芽叶挥发物
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创新发展思路
作者: 林宏政 郝志龙 金心怡 叶乃兴 孙云 郭玉琼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学  实践教学  基地建设  创新 
描述:茶学作为一门实践能力要求高的学科专业,当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观念、实践型师资少、教辅与教师地位不对等、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故应通过对现行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全方位改革,包括观念转变,引进专业实践人才,改变考核方式,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等,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核心,建立覆盖茶学各个层面,多环节的、立体的、全新的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茶树炭疽菌的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作者: 刘威 叶乃兴 刘伟 金珊 连玲丽 赖建东 谢运海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强致病力  多基因系统发育  病原鉴定  炭疽菌  茶树 
描述:通过PCR扩增并测定福建省不同产地茶树上分离的炭疽病菌的β-Tub2、ITS、GDPH和ACT 4段基因序列,采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其纯培养、分生孢子、附着孢等形态特征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法测定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5株供试病原菌分离物均为Gloeosporium cingulata f.sp.camelliae,为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它们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都相似.致病力测定表明,所有分离物均对茶树叶片致病,但其中一株致病力明显强于其余菌株,且致病力强的菌株与其余菌株的基因序列存在差异.
茶树修剪技术在茶园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 朱晨 赵珊珊 常笑君 王仲 叶乃兴 郭玉琼  来源:园艺与种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再利用  茶树修剪  茶园管理  展望 
描述:综合介绍了茶树修剪时期的选择、修剪方式、与之配合的茶园管理措施,以及茶树修剪在近代茶树栽培综合管理中的应用,并对茶树修剪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阐述与展望,旨在为茶树修剪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茶园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炭疽病病原菌侵染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 赖建东 魏日凤 连玲丽 刘伟 叶乃兴 杨江帆 陈丹 杨国一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qRT  炭疽病病原菌  生理特性  茶树  PCR 
描述:本试验筛选出一株强致病力茶树刺盘孢菌株ZRG,并测定其侵染后对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究茶树刺盘孢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RG侵染48 h内,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明显增高;MDA先是快速积累,含量上升,随后下降;POD、SOD和CAT活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随后下降.qRT-PCR验证结果显示,POD、SOD和CAT相关基因的表达先上调后下降,三者相互协调配合,起到清除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