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
按栏目分组
茶科学 (3)
茶文化 (3)
经典茶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2(1)
2011(2)
2010(1)
2007(1)
2003(1)
1992(1)
按来源分组
农业考古(7)
相关搜索词
茶具概述
作者: 陈文华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具  用具  茶器  古代  器具  茶经  制茶  饮茶 
描述:一.茶具定义茶具就是饮茶的器具,古代也称为茶器或汤器。在古代茶具是指种茶、制茶的用具,如陆羽《茶经.二之具》中所列嬴、灶、甑、杵臼、规、承、衤詹、芘莉、、朴、焙、贯、穿、育等,《茶经.三之造》中就说制茶工序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可见上述14种都是采茶、制茶的工具。《茶经.四之器》记载的一些煮茶器具才是真正的茶具。如风炉、■、炭木过、火、钅复、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夹、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等,都是唐代煮茶的器具。又如
中国传统瓷制茶具的装饰艺术探析
作者: 祝海珊 唐阿君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具  纹样  综合运用  艺术性  中国传统  色彩  制茶  装饰艺术  瓷器  装饰形式 
描述:自古以来茶具以"瓷器为上,黄金次之",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瓷器茶具的钟爱由来已久。瓷制茶具通过比例、造型、纹样、色彩、质感、纹理等艺术语言的综合运用所构成的意境,表现出
婺源茶史 续
作者: 王钟音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叶产量  松萝茶  炒青绿茶  茶区  江西省  茶叶生产  制茶  茶叶品质  地貌结构  外销茶 
描述:生产世界闻名绿茶——婺绿的产区婺源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茶区。它位于江西省东北角,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地貌结构上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山县。四面群山环抱。境内峰峦起伏,翠屏叠嶂,云雾缭绕,溪涧回环。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836毫米。气候温和湿润,土质肥厚,很适宜茶树生长。婺源产茶的历史远期无确切史料可循,中期比较零星分散,我们只能从茶叶文献,稗官野史、文人诗词,以及茶叶传播的史实和相邻茶区的产制史中,推论而得其梗概。现在按照时序及生产茶类的变化,写成婺源茶史。
制茶实训教学方法上的改革:面向汉中茶产业在制茶实训教学方法上的探索
作者: 徐凯明 胡道贵 马三荣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训教学  春夏季  茶叶生产  汉中  制茶  实习学生  教学方法  茶厂  多经  名优绿茶 
描述:在我省中专中职学校中,仅有我们汉中农校开设多种经营专业。我做为这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教师,在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布署下,积极面向汉中本地农村的主要多种经营项目——茶叶,去开展栽茶制茶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培养掌握本地茶叶生产技术的多经毕业生,孜孜不倦地
飞鹅寨制茶感赋
作者: 廖耀前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倩影  焙炒  品饮  手感  铁釜  制茶  清歌  颜容 
描述:飞鹅寨制茶感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中国茶文化第一村”的“传统水力机械和手工技艺制茶”成为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思考与启示
作者: 余悦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制作技艺  江西省  生态保护  新农村建设  持续发展  制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力机械  手工技艺 
描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是极其重要的文化事件。这项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得到世界各国支持和参与的,用"波澜壮阔、影响深远"来形容并不过分。(1)自从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公布首批《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中国已有3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到这份名
略论《续茶经》
作者: 李立民 邹付水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氏  研究成果  历代  “茶圣”陆羽  唐代  《茶经》  制茶  《诗经》 
描述: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唐代“茶圣”陆羽撰《茶经》,开创茶学一途。陆羽认为,茶发源于传说中的神农氏。此说无凭,未为定论。然先秦史籍如《诗经》等,其中多载“茶”事,距今至少亦有数千年历史。自唐代陆羽《茶经》之后,历代均有茶书问世。然学界于《茶经》关注较多,于清雍正年间陆廷灿所撰集大成之作《续茶经》未予以足够重视。本文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在综论《茶经》与历代奈书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陆廷灿其人及其《续茶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