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会议论文(19)
按栏目分组
茶科学 (19)
按年份分组
2000(19)
按来源分组
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19)
相关搜索词
闽台乌龙茶做青方法对制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 郭雅玲  来源: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以肉桂、黄旦品种鲜叶为供试材料,进行闽台乌龙茶三种基本做青方法的比较试验,测试做青过程的青叶含水量和电渗率,观察青叶在不同做青条件下的工艺特征,对成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青叶的水分含量以台式做青方法散失较少。做青使青叶的电渗率增大,不同做青方法其青叶的电渗率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做青全程的电渗率均值为闽北制法闽南制法台式制法,做青过程中由于进行多次的摇青与晾青的交替,影响青叶中的梗叶间水分流动和散失,以及与此相应的化学变化,晾青过程叶片电渗率即摇青前均值普遍大于摇青后均值,表明摇青对
我国高校特色专业茶学的特色
作者: 施兆鹏  来源: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我国在农业院校中设立的茶学专业,是世界50多个产茶国家中绝无仅有的。在当前高等学校要拓宽基础学科范围,加强专业基础、淡薄专业方向的世界高校总体潮流下,全国高校由500多个专业调整归并成249个情况下,茶学专业得以保留,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茶学确有其专业特色。 其一有深广的文化特色,悠久的历史根源。 其二有鲜明的学科特色,相关学科的扶助。茶学已发展成为农、工、贸多学科群组成的专业。目前有10所大学招收本科,6所招收硕士研究生,3所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2所大学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办学层次齐全。本科有30余门必修的公
茶树育种研究基本总结
作者: 刘祖生 梁月荣 赵东  来源: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46年来,共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8个,其中包括国家级良种2个(浙农12、浙农113),省级良种3个(浙农121、浙农21、浙农25),待审定品种3个(浙农23、浙农117、浙农139);选育出杂交新品系20个:同时,对主要经济性状的早期鉴定、部分性状的遗传动态、茶树再生系统建立和遗传转化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最后,总结出四点体会:一是茶树育种成败首先取决于是否能正确选用种质资源:二是必须深入开展早期鉴定研究;三是推广茶树良种必须与开发良种名茶相结合;四是必须加强育种理论与育种新技术的研究。
嫁接茶树主要生化成分的比较
作者: 吴姗 楼鑫华 王玲玲 骆耀平  来源: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本文分析了嫁接茶树体内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并与其砧木亲本和接穗亲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嫁接茶树体内茶多酚的含量和嫁接亲本的含量相似,砧木只有很小的影响。在嫁接植株中咖啡碱含量在不同的接穗组合中有所不同。嫁接后茶树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特别是龙井43号和游农113品种。
中国大陆茶树害虫生物防治现状与展望
作者: 陈雪芬  来源: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本文叙述了收集到的中国大陆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据记载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约有72种,分属于2个目14科;捕食性天敌昆虫159种,分属于10目29科,捕食性蜘蛛134种,分属于22科;食虫益鸟31种,分属于19科;虫生病原真菌20种,分属于6目9属;昆虫病毒81种。并介绍了中国大陆茶树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及应用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展望。
茶树叶片水势与叶绿素a慢相萤光释放反应之关系
作者: 陈国任  来源: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茶树叶片叶绿素a慢相萤光释放分析,当叶片水势降至-22巴时,Fp→FS萤光释放值及下降时间与正常叶片比较差异不明显,但影响光合作用CO_2固定作用而FM峰点出现时间较迟。当叶片水势降至-32巴时,Fp→FS下降时间延长且下降值降低,同时FT值(稳定状态下萤光释放值)略为增加,根据qQ及qE之分析结果,中度缺水导致囊状体膜氢离子浓度梯度形成缓慢而qQ及qE值同时下降。当叶片水势降至-55巴时,Fp→FT萤光释放曲线qQ及qE分布呈水平状态,不论光合作用CO_2固定或电子传递已呈停滞状态。
RAPD及其在茶树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 陈亮 杨亚军  来源: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是一种类型的分子标记,它能从DNA分子水平直接反映出整个基因组的特征,快速准确地检测基因组DNA序列的多态性,并且这种技术具备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灵敏、分析速度快、无放射性污染、需要极微量的DNA以及产生丰富的多态性等优点,短短几年已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RAPD的原理、特点,以及最近几年来国内外(主要是日本、肯尼亚和中国)学者应用RAPD技术在茶树遗传多样性、茶树的起源与传播、茶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更新改造后茶树萌芽及生长的效应
作者: 孙威江 叶明志  来源: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用120mg.1-1的GA和6BA分别处理更新改造后茶树的潜伏芽,能打破茶芽的休眠状态,促进其细胞分裂,提高器官组织分化程度,其中GA作用更突出。在不同处理中,沾剪口效果最好,芽萌发早,生长锥的原
茶树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日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 江昌俊 李叶云 宛晓春 李大友 季新艳  来源: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本实验研究了与茶叶香气有关的β-葡萄糖苷酶日周期变化。结果表明:上午酶活性逐渐增强,在中午12:00左右达到一天中最高峰,然后下降,下午4:00左右酶活性再次上升,6:00左右酶活性达到一天次高峰,随后便缓慢下降,次日凌晨2:00左右酶活性最低,尔后缓慢上升。一天中酶活性变化与温度、光强呈不完全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不完全负相关。酶活性和呼吸强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呼吸作用可能影响着该酶活性变化。
茶树释放的挥发性互利素是一种间接抗虫机制
作者: 陈宗懋 许宁  来源: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化合物、萜烯醇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等组成,主要以n-pentanol、Z-2-penten-l-ol、E-2-pentenal、1-penten-3-ol、Z-3-hexen-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