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陆羽《茶经》的儒道思想内涵及其英译再现
作者: 刘静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道家  中庸和谐  《茶经》  儒家 
描述: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茶文化的奠基之作,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内涵。在《茶经》及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对于这一思想内涵的理解和传递是其译介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
唐人咏陆羽诗研究:茶和陆羽的生活、《茶经》的写作及其人生初探
作者: 刘静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神陆羽  唐人  全唐诗  皎然  颜真卿  茶经  写作  联句诗  饮茶习俗  新唐书 
描述:陆羽《茶经》的问世,在唐朝当代即深为人们所注目,唐人耿(氵韦)当时便断定陆羽及其《茶经》将对后世产生长远的影响而称他为茶仙。《新唐书》记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茶矣。
山东茶树冻害预防技术措施
作者: 阚君杰 丁仕波 王鲲鹏 王艳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树生长  平均最低气温  冬季干旱  茶园管理  冬季气温  预防技术  降雨分布  气候因素  低温时间  留一叶采 
描述:一大冻”成为影响山东茶叶生产的不利因素。多年来,在研究分析茶树冻害成因的基础上,探索积累了预防冻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冻害情况及气候因素1.主要冻害情况
日照市无性系茶树良种引种试验初报
作者: 阚君杰 丁仕波 王鲲鹏 王艳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龙井长叶  设施栽培技术  树幅  发芽期  无性系茶树  主根发达  假眼小绿叶蝉  安吉白茶  名优绿茶 
描述:1966年,日照"南茶北引"获得成功。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1.33万hm~2,其中投产茶园1.05万hm~2,产量突破1万t,总产值18.7亿元,茶农收入11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京华茶叶“外嫁”八年后回归的启示
作者: 刘静 高洪力  来源:庆祝北京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暨第十次北京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回购  外资  老字号  京华茶叶 
描述:作为中华老字号,京华茶叶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辉煌之后,一度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变化,陷入资金匮乏、机制不活的困境。为了寻求出路,北京二商集团决定将京华茶叶转让给联合利华,然而在"京华"被联合利华雪藏8年之后,"京华"品牌又被北京茶叶总公司成功回购,"京华"的转让与回购给众多老字号以启示:民族品牌是老字号的生命线,老字号在与外资合作方式的选择上要以民族品牌的存亡为重。
不同发酵类型茶叶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 陈雪 易有金 刘静 王鑫  来源: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茶叶  衰老  D  抗氧化作用  半乳糖 
描述:目的比较四种不同发酵类型茶叶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绿茶组、乌龙茶组、红茶组、黑茶组和阳性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6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氧化损伤动物模型,在造模同时各茶叶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灌胃茶叶水(29/kg·bw·d)和Vc(10 mg/kg·bw·d),30d后处死小鼠测定脏器指数,血清、肝脏和脑组织SOD、CAT活力和T-AOC能力.结果绿茶能提高D-半乳糖模型小鼠肝脏、脑组织、脾脏和胸腺脏器指数(p<0.05),其余三类茶仅对其中一
不同发酵类型茶叶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 陈雪 易有金 刘静 王鑫  来源:营养与老年代谢病——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茶叶  衰老  D  抗氧化作用  半乳糖 
描述:目的比较四种不同发酵类型茶叶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绿茶组、乌龙茶组、红茶组、黑茶组和阳性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6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氧化损伤动物模型,在造模同时各茶叶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灌胃茶叶水(2g/kg·bw·d)和Vc(10 mg/kg·bw·d),30d后处死小鼠测定脏器指数,血清、肝脏和脑组织SOD、CAT活力和T-AO
不同来源茶叶中绿原酸含量比较研究
作者: 周莎 吴小东 刘静 张洁 何应金 田信 何雯雯 徐小平  来源:四川省第十四届色谱技术交流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茶叶  绿原酸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描述:目的:采用HPLC法检测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茶叶中绿原酸含量,比较其含量分布特征,探讨了茶叶绿原酸分布与不同生长环境和制作条件的相关性。方法:以ODS(150mm×4.6mm,5μm)柱为色谱柱,以0.1%磷酸-乙腈-三乙胺(92:8:0.1,v/v/v)为流动相作流速梯度洗脱,323nm为检测波长。结果:不同茶叶中皆分布有绿原酸(0.01~0.4mg/g),且因制作方法与生长条件的不同含量各异。按茶叶制作特点分类绿原酸含量排序为苦丁茶>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发酵茶;按地域分类排序为依次为华南>西南>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