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
按栏目分组
茶科学 (3)
按年份分组
1987(2)
1986(1)
按来源分组
福建茶叶(2)
茶叶科学(1)
相关搜索词
制茶发酵的生化机制
作者: 萧伟祥  来源:茶叶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化机制  生物氧化  制茶发酵  多酚类物质  末端氧化酶  氧化酶活性  儿茶素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挥发性物质  茶叶发酵 
描述:发酵作用是红茶生产的基础,实质上是儿茶素的酶促氧化聚合、缩合及其次生与随伴反应的过程。有人证实KCN、NaN_3能强烈地抑制制茶发酵作用,阻止变红。笔者也证实,用铜酶抑制剂如0.04摩尔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30—40%,从而部分地抑制了茶叶发酵,特别是抑制了茶黄素的形成。与此相关,一些作者认为,多酚氧化酶是茶鲜叶呼吸链主要的末端氧化酶:由于基质亏缺而使呼吸链断裂,导致基质进行无氧生物氧化和儿茶素的氧化聚合作用。然而,这些将有待进一步研究。
制茶发酵的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 萧伟祥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萎凋叶  红茶香气  生化机制  制茶发酵  揉切  邻醌  儿茶素  挥发性物质  茶叶发酵  研究进展 
描述:红茶属发酵茶类,制茶发酵通常是指从揉切(揉捻)开始的发酵过程。制茶发酵生化机制的研究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1902年Bam-ber和Wright认为鲜叶制成红茶是在酶的催化下发生的,而不是以前所认为的微生物的作用。其后曼斯卡亚(Maнckaя,1935),波库恰瓦(Бокуuавa,1947—48),Lamb
论制茶发酵的生化机制——兼与萧伟祥副教授商榷
作者: 王泽农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化机制  亏缺  制茶发酵  邻醌  有色物质  白茶  酶系  红茶  萎凋  茶叶发酵 
描述:《福建茶叶》,1986,第二期萧伟祥副教授所发表的《制茶发酵的生化机制研究进展》(以下简称“进展”),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关于制茶发酵生化机制各家的研究报导,涉及茶叶发酵和呼吸的联系和发酵茶香气的形成,超越过去有些人把茶叶发酵局限于“儿茶酚”(即儿茶素)氧化,茶叶“转红”的范围,这对今后制茶理论的探讨,开阔了视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