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英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 麻欣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起源  茶叶贸易  英国茶文化 
描述:起源于中国的茶,在大航海时代里被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带入到了欧洲。这种特别而新颖的饮品迅速得到了欧洲人的喜爱,很多国家纷纷加入到茶叶消费的行列中来。但在这些西方国家中,因为饮茶而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文化体系的只有英国,英国将来自中国的茶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并借鉴中国的饮茶特点,历经几百年的沉淀,最终发展出一种别具特色的英国茶文化,对英国的社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明清时期四川茶史论述
作者: 姜世碧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东南地区  茶叶生产  传统名茶  茶叶贸易  四川地区  茶马贸易  唐宋时期  继续发展  明清时期 
描述:前面已述,唐宋时期是四川茶叶发展的繁盛时期。无论茶叶产量或者名茶种类,均列居全国首位。如,北宋元丰七、八年年产量3000万斤,而相当年代的嘉祐初年,东南地区(包括淮南、江南、荆湖、福建等地)年产总和2306.2万斤;南宋前期,四川仅成都府路、利州路岁产茶2102万斤,而在绍兴三十二年东南地区产茶1781万斤,绍兴末年产茶1590余万斤。名茶种类达十几种。明、清时期四川茶叶继续发展,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阶段四川茶叶发展缓慢,名茶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下面将分别进行论述。
山西祁县举办“万里茶道一茶商之都”系列活动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祁县  国际贸易  亚欧大陆  茶叶贸易  茶道  专业委员会  学术研讨会  山西省 
描述:2015年12月18~19日,山西省祁县举办了中国商业史学会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挂牌仪式、“万里茶道——茶商之都祁县”授牌暨友好城市签约仪式、“茶商之都——祁县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万里茶道”作为连接中俄蒙以茶叶贸易为主的古商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祁县是万里茶道的战略发端地和支撑点,境内有古茶道近百里、茶道遗址28处。祁县茶帮创造出纵跨中俄蒙三国、带动沿途商品流通、推动众多产业共同发展的辉煌业绩。铸造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义通天下的晋商传奇,留下了大批珍贵的文化
万里茶道启动 说说武夷红
作者: 夏良玉  来源:中国拍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产地  年消费量  发源地  茶叶贸易  红茶  茶道  万里  世界 
描述: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也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最早的红茶,是中国最早输出国外的红茶。目前在国际茶叶贸易中,红茶占据贸易量的70%以上.红茶成为当今世界年消费量最大的茶类。
万里茶道古源头 三国赤壁新篇章
作者: 彭志刚 戴富璆 姜洪 童金健 张梦 董奇 柯文翔  来源:湖北画报(上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国赤壁  皂李  生态文化  文化交流  羊楼洞  里茶  贸易史  年茶  茶叶贸易  国际政治 
描述:悠悠千年茶香,遥遥万里茶道。以国际茶叶贸易与文化交流为主的中俄万里茶道走继丝绸之路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是近代国际政治、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通道。欧亚万里,茶道源头。湖北赤壁的羊楼同是明清时期茶叶贸易的集散地,也是万里茶路的重要源头。羊楼洞在中国砖茶生产和中俄茶叶贸易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0年,赤壁市启动湖北赤壁赵李桥砖茶产业园、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等项目的建
宁红茶的发展与武宁采茶戏、打鼓歌的兴起
作者: 闵正国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采茶戏  茶叶贸易  武宁县  红茶  地方特色  江西  长江口  长江中游  发展  农民 
描述:(一)宁红茶是武宁县传统出口产品,名列四大特产之首(茶、麻、油、豆),素以美形、优质、制特、味隽而闻名中外,曾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称誉。宁红茶前身——修江茶,至少在唐代已经相当发展,其时修江上中游的豫宁(今武宁、修水)等县,不少农民已开始不种五谷,专种茶叶了,茶叶收入已成为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政府始征茶税,表明茶叶的栽培和贩卖已经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了。江州(今九江)位鄱阳湖出长江口处,为江西北大门和长江中游重镇,有“九省通衢”之说,在唐代就已成为茶商云集、茶叶贸易的
云南茶史
作者: 张楠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西藏  西南夷  南诏  大理国  茶马互市  茶马交易  云南普洱茶  云南茶叶  茶叶贸易  大茶树 
描述:云南,简称“滇”,在东经97°32′-106°12′和北纬21°08′-29°15′之间。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呈波状起伏,山高坡陡,江河纵横。在高山大川间有湖泊、盆地。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具有各种气候类型,适宜于农作物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