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明清时期福州港与茶叶贸易
作者: 郑乃辉  来源:2011中国红茶高峰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福州港  茶叶贸易 
描述:福州港位于闽江入海口,福州港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明末清初,由于福建茶叶的兴盛发达及茶叶成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倍受青睐的产品之后,福州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既是连结中国两大港口广东与上海的枢纽,也是连结优良茶叶产区的枢纽,并随着茶叶成为风靡西欧各国的饮料,福建茶区因此而兴旺发达,福州港也因此成为世界瞩目的贸易大港。
清至民国闽赣边境商业交流与区域社会变迁---以茶叶贸易为中心的研究
作者: 林湧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赣边境  商业交流  社会变迁  茶叶贸易 
描述:以明清时期的福建和江西两省为研究范围,以茶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明清时期福建和江西两省的茶叶贸易,循环路径和循环模式,市场和贸易,与全国和世界各地关系的一般性讨论,并分析了流通的特点和明清时期闽赣的茶叶贸易,并着重对茶叶贸易交流的作用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闽赣边境的影响。自古以来,福建产茶大省,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一书中就有对福建茶叶进行了相关的记载。明朝时期,福建所产的茶叶已经占到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自清朝以降,福建依然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主要产区除了闽北以外,闽南
1834年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研究
作者: 谢瑞育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印度公司  茶叶贸易  英国 
描述:本文考察了17世纪到19世纪30年代上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由兴起到逐步繁荣的历史,从公司自身的因素、政府的支持及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分析了这一贸易发展的原因,探讨了早期英国对华商业扩张和中英关系的特点,揭示了这一时期茶叶贸易对英国经济发展、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文章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考察1834年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的总体情况,梳理了这一时期公司对华茶叶贸易的发展脉络:17世纪公司最初的茶叶贸易为间接转口贸易,18世纪上半叶发展为同中国的直接贸易,18世纪中叶以后公司
晋商茶帮的困厄与出路:以近代中俄茶叶贸易战为例
作者: 周鑫鑫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晋商茶帮  待遇对比  茶叶贸易  俄商 
描述:晋商从明代至清末,长期纵横捭阖,逐利四海,雄踞商界达五个多世纪,其活跃时间之长,辐射范围之广,资本之雄厚,经营之多样,谱写了无数令人瞩目的商业传奇,其中对俄茶叶贸易无疑是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中俄恰克图的茶叶贸易可分为三个阶段,以1727年的《恰克图条约》以及1851年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章程》为界标,历经了由盛及衰的过程。1727年以前,茶叶在两国交往中既是商品,又誉为礼品,此时,两国茶叶贸易量是偶然的、少量的,茶叶贸易发展缓慢。1727年以后,恰克图被辟为中俄贸易商埠,茶叶贸易迅速发展,进而转入黄金
清末民初茶叶贸易流程考:以福建崇安为例
作者: 李欢  来源:山西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流程  茶叶贸易  武夷茶 
描述:有清一代,我国茶叶产地众多,茶叶质量较其他国家亦较优良,然而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我国茶叶在世界茶叶市场中所占份额却逐渐减少。究其原因,虽然印度、锡兰等地茶叶的崛起是一重要因素,但我国茶商对茶叶质量改良的忽视及茶叶贸易流程的不合理是导致我国茶叶贸易衰败的内在原因。我国虽为产茶大国,但茶叶种植往往为小农经营,且茶叶往往种植于农作物不宜生长的山腹地带,不被茶农所重视,未形成大规模的茶园经营。在包装、制作等方面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茶叶运输路线在清代前后也有所不同,一口通商时代,茶叶主要通过广东输出。近代之后,上
1949--1966年安徽茶叶贸易研究--政策、体制对贸易的影响
作者: 蒋文倩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茶叶贸易  体制  政策  安徽省 
描述:安徽茶叶贸易自十九世纪末以来逐渐显露颓势。民国时期,贸易规模先起后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后跌至历史最低点;茶叶价格也不断波动,最终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中价格虚高,价值下跌。民国时期产运销体制的改革在执行之初都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最终都不了了之;战争则直接阻断了茶叶贸易的销路,并间接导致茶税繁重,累及茶叶贸易。1949-1966年,安徽茶叶贸易量经历了平稳增长——高速增长——严重衰退——平稳恢复的曲折过程。而安徽茶叶销量中内销调拨、出口调拨和省内销售三个分类呈现不同的变化状态。安徽茶叶价格在1949-1966年
清代的茶叶贸易
作者: 张晓玲  来源:山西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徽商  比较  晋商  茶叶贸易 
描述:晋商与徽商是活跃于明清商界的两大劲旅。其经营的商品极多,“其货无所不居”,然其大宗,除盐之外,就是茶叶。茶叶贸易是两大商帮商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全国的茶叶贸易几乎被他们垄断,其中晋商主要占据北方的茶叶市场,如张家口、归化、库伦、甘肃、新疆、蒙古、俄国,尤其是恰克图茶叶贸易市场。徽商则在长江以南地区和北方部分地区茶叶市场占优势,尤其是广州、上海和北京茶叶市场。两大商帮经营茶叶其足迹之广、贸易量之大、声势之大在中国商业史上实属罕见。他们借助政府的相关政策,依靠水路、陆路等运输方式,走出了让世人惊
清代茶叶贸易制度变迁与政府管理
作者: 郭峰  来源:山西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茶叶贸易  政府管理  路径依赖 
描述:清代的茶叶贸易主要分为官茶、商茶两大类。政府对其管理主要采取颁行茶引的方式,通过对茶引的严格控制实现对茶叶贸易的控制,目的在于把茶叶贸易利润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在这一主导思想的指引下,政府对官茶和商茶的管理办法又各具特点。官茶主要用来在西北边境储边易马,对它的管理主要服务于战略目的。对于商茶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因此征税是其终极目标。道光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清政府对茶叶贸易的控制逐渐减弱,传统的茶引体制慢慢被征收茶税和茶厘所取代,自由贸易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在官茶和商茶
清代内地与新疆茶叶贸易探析
作者: 杜玲  来源:新疆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地  清代  新疆  茶叶贸易 
描述:本文论述的时间跨越整个清代,是一幅清代内地与新疆茶叶贸易的全景图。本论文以内地与新疆茶叶贸易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在陈述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辅以笔者对史实的分析与评价。全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清朝建立之初至清朝统一新疆之前为时限,分析出了这段历史时间内,新疆与内地茶叶贸易主要的两种形式——朝贡贸易与茶马贸易。这是笔者根据这一时期总体的政治形式-清朝与新疆的政治关系,以及大量的史料分析得出的结论。第二部分以清朝统一新疆至新疆建省之前为时限,这一部分内容又分为逻辑并列的三大主体,一是官茶贸易、二是民间商贸往来(主
中国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作者: 王艳丽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茶叶贸易  比较优势 
描述:茶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发展茶叶贸易,我国存在着许多优势,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多种类的茶叶品种,传统精湛的制茶技术,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等。然而随着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各国间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茶叶产业表现出了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我国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这主要体现在茶叶市场经营秩序混乱,产品定价不合理,质量安全标准不高,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为了保证我国茶叶贸易的长期有利发展,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