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会议论文(43)
按栏目分组
茶科学 (43)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0(4)
2009(13)
2008(3)
2007(4)
2006(5)
2005(2)
2004(2)
2003(6)
2000(1)
1999(1)
1989(1)
按来源分组
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4)
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3)
2009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3)
2009年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3)
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茶业国际高峰论坛(3)
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茶学学术研讨会(3)
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3)
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2)
长三角现代植物生物学与农业专题论坛论文集(1)
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1)
2007年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1)
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1)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植资源共享试点研讨会(1)
2009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1)
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1)
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1)
2009年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1)
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1)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十三(1)
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国际茶业高峰论坛(1)
2008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1)
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1)
全国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及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学会学术会议(1)
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1)
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1)
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1)
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1)
相关搜索词
中国大陆茶树种质资源研究成就和展望
作者: 陈亮 杨亚军 虞富莲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国大陆  种质资源  保存编目  遗传稳定性  茶树  分子标记 
描述:茶树种质资源是直接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综述了最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大陆茶树种质考察收集、保存编目、鉴定评价、分子标记技术、遗传稳定性和功能基因分离克隆的研究进展。从建立完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在基因水平上深入鉴定评价,加强种质资源创新为育种提供新基因源,研究和建立核心种质,种质资源的继续补充收集引种和合作研究等方面提出近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设想和展望。
茶树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作者: 陈亮 杨亚军 虞富莲  来源: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茶叶  多样性  遗传  茶属  随机扩增多态性 
描述:应用十聚体随机引物,对原产于福建、湖南、浙江、陕西、贵州、江西和湖北等省的15个茶树无性系品种的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在15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05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52.5个,每个品种70个位点。在得到的137条谱带中只有8条是所有品种共有的(单态的),129条是多态的,
优良茶树品种与我国茶产业发展
作者: 陈亮 杨亚军  来源: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茶树品种是决定茶园产量、鲜叶质量和成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对整个茶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我国茶树良种的概况,与肯尼亚、日本等茶叶主产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未来十年我国优良品种发展规模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中国大陆茶树育种研究的进展—从单株选择到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作者: 陈亮 杨亚军  来源: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遗传育种  对策  现状  茶树 
描述:茶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产茶国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不仅拥有世界上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种质资源,而且培育了200多个优良品种,良种为茶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对中国大陆茶树育种取得的成就、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鉴定评价状况、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等作一个系统的评述,并提出了今后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
RAPD及其在茶树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 陈亮 杨亚军  来源: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是一种类型的分子标记,它能从DNA分子水平直接反映出整个基因组的特征,快速准确地检测基因组DNA序列的多态性,并且这种技术具备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灵敏、分析速度快、无放射性污染、需要极微量的DNA以及产生丰富的多态性等优点,短短几年已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RAPD的原理、特点,以及最近几年来国内外(主要是日本、肯尼亚和中国)学者应用RAPD技术在茶树遗传多样性、茶树的起源与传播、茶
构建茶树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
作者: 王新超 杨亚军 陈亮 姚明哲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茶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核心种质  茶树种植  遗传育种  种质资源 
描述:本文介绍了当前作物种质资源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核心种质的概念、原理和研究内容,指出在当前人力物力不足的情况下,构建茶树遗传资源的核心种质库是解决长期性的基础研究与生产实际的迫切需要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并提出了构建茶树核心种质的三步程序和工作设想。
茶树品种间氮素效率差异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 王新超 杨亚军 陈亮 阮建云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用盆栽法对可能影响茶树品种间氮素效率差异的氮素吸收速度、同化速度、根系参数、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NH_4~+-N的吸收动力学参数(K_m和V_(max))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吸收速度、同化速度、根系参数等存在着品种间的显著差异,GS活性在品种间也有不同。相关分析表明:上述参数与氮素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各个参数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将根系干重、根系体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和叶片GS活性等作为选育高氮素效率茶树品种的指标。对NH_4~+-N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适用于茶树的ISSR-PCR反应体系研究
作者: 姚明哲 王新超 陈亮 杨亚军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茶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茶树种植  遗传育种  分子标记  龙井茶书 
描述:本文以龙井43为材料,对影响茶树ISSR-PCR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宜的ISSR-PCR反应条件。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ng模板DNA,150nM引物,1×Buffer,1.5mM
基于生产区划和表型数据构建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
作者: 王新超 陈亮 杨亚军 姚明哲 马春雷  来源: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茶业国际高峰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Tea  Germplasm  Cultivated  plant  trait  collection  region  Phenotypic  Core 
描述:中国国家种质茶树圃中保存有2665份茶树(Camellia spp.)种质资源,但有很大一部分未进行深入鉴定评价.构建茶树核心种质,既可以简化管理,又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源.根据茶树资源来源地所属的生产区划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利用表型数据,采用对数法比例和聚类取样法构建了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共532份资源,占全部资源的20%,涵盖了99.7%的表型变异类型,控制不同性状表型相关的相互适应的遗传复杂性在核心种质中也得以保持.不同性状的均值t测验.方差F测验、表型频率分布的
基于生产区划和表型数据构建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
作者: 王新超 陈亮 杨亚军 姚明哲 马春雷  来源:2009年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茶树  生产区划 
描述:中国国家种质茶树圃中保存有2665份茶树(Camelliaspp.)种质资源,但有很大一部分未进行深入鉴定评价。构建茶树核心种质,既可以简化管理,又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源。根据茶树资源来源地所属的生产区划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利用表型数据,采用对数法比例和聚类取样法构建了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共532份资源,占全部资源的20%,涵盖了99.7%的表型变异类型,控制不同性状表型相关的相互适应的遗传复杂性在核心种质中也得以保持。不同性状的均值t测验。方差F测验、表型频率分布的测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