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会议论文(43)
期刊(21)
图书(11)
报纸(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茶科学 (74)
经典茶书 (2)
茶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6(8)
2015(13)
2014(2)
2013(1)
2012(1)
2011(1)
2010(5)
2009(13)
2008(3)
2007(4)
2005(4)
2004(3)
2003(6)
2002(1)
2000(1)
1999(1)
1996(1)
1990(1)
1989(1)
按来源分组
茶博览(8)
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4)
2009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3)
2009年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3)
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茶业国际高峰论坛(3)
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茶学学术研讨会(3)
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3)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2)
北京:金盾出版社(2)
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1)
2009年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1)
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1)
常德日报(1)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1)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十三(1)
浙江农业大学(1)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
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国际茶业高峰论坛(1)
2008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1)
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1)
全国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及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学会学术会议(1)
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1)
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1)
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1)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
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1)
相关搜索词
[0图]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
作者: 陈亮 虞富莲 杨亚军  来源: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遗传育种  种质资源  茶属 
描述:中国农科院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本书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沿革和主要进展,既有传统的资源评价和育种技术,又有新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和方法,体现出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整体概貌。
中国大陆茶树育种研究的进展—从单株选择到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作者: 陈亮 杨亚军  来源: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遗传育种  对策  现状  茶树 
描述:茶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产茶国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不仅拥有世界上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种质资源,而且培育了200多个优良品种,良种为茶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对中国大陆茶树育种取得的成就、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鉴定评价状况、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等作一个系统的评述,并提出了今后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
茶树的起源、演化和分类
作者: 虞富莲  来源: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植物学分类  中华木兰  茶树  原产地 
描述:经研究初步认为,茶树是由第三纪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进化而来的。茶树原产地虽有多种学术观点,但多数学者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茶树的植物学分类也有多种分类系统,作者通过多年考察研究,提出了简明分类法,将茶组植物分为5个种,茶种中包括3个变种。
[0图]茶叶生产技术
作者: 杨亚军  来源: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茶叶  茶叶加工 
描述: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材:本书阐明了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重点是茶园建设、茶树良种与繁育、茶树修剪与采摘、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有害生物和气象灾害的防治、茶叶加工等。
茶叶氟研究进展——累积特性、含量和人体健康关系评价
作者: 阮建云 杨亚军 马立峰  来源: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本文结合作者和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综述了茶园土壤氟、茶树氟吸收累积特性及茶叶氟安全评价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土壤氟含量水平及变化规律、茶树品种间氟吸收差异、pH、铝、钙和环境条件等对茶树氟吸收的的影响、主要茶类氟含量现状、释放态势及与人体健康关系等方面。
茶树基因芯片的研制和初步应用
作者: 赵丽萍 高其康 陈亮 王新超 姚明哲  来源: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定量PCR  基因表达谱  茶树  cDNA芯片 
描述:利用EST计划获得的1680个基因片段,制备了国内外首张茶树cDNA芯片, 芯片上每个基因设置一个重复,共含有6912个点,其中6720个靶基因,160个阳性对照,32个阴性对照。4×4矩阵点制,共两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芯片密度为1037点/cm2,每张芯片可进行两次杂交。用3个茶多酚含量有差异的品种与芯片进行了杂交, 获得了不同品种的基因表达谱及表达差异的基因;选取其中2个与茶叶香气密切相关的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验证了cDNA芯片杂交结果的可靠性。
高含量β-胡萝卜素茶树资源的初步筛选
作者: 王新超 陈亮 马春雷 张亚丽 梅菊芬 赵丽萍 姚明哲  来源: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胡萝卜素  茶叶  β  高效液相色谱法  资源 
描述::乙酸乙酯混合液(1:1)。色谱方法如下:HypersiI C18ODS柱,流动相为丙酮和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450nm。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RSD为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