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明清晋商商帮茶叶贸易研究
作者: 王飞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商帮  厘金  恰克图  开中制 
描述:从明代实行"开中制"后,晋商贩粮运盐靠贸易兴起,并在《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抓住俄方市场需求从事茶叶贸易,茶叶贸易是晋商从事的主要商品贸易,晋商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文章对晋商茶叶贸易情况进行概述,对
清代北商的茶叶贸易
作者: 赖惠敏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君眉茶  白毫茶  北商  青茶  恰克图 
描述:清代政府称从张家口到中俄恰克图贸易的商人为“北商”;从归化城携带茶叶售与新疆南台、喀什噶尔、安集延国贸易的商人为“西商”。从十九世纪上半叶就有俄国学者开始研究中俄茶叶贸易,中国学者因缺乏贸易资料
“万里茶道”与内蒙古
作者: 王世英  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武夷山  大盛魁  中国茶文化  世界遗产公约  商道  恰克图  晋商  通商口岸  中亚各国  繁盛期 
描述:恰克图,然后由东向西延伸,横跨西伯利亚,继而通往欧洲和中亚各国,全长1.3万公里。中俄“万里茶道”,以汉口为起点,借道汉水北上
大同:“万里茶道”的必经之地
作者: 刘继伟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欧洲其他国家  程约  欧亚大陆  开中法  中俄边境  商道  晋商  恰克图  沙漠戈壁  茶叶之路 
描述:"万里茶道"是丝绸之路之后欧亚大陆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从中国福建起,途经包括山西在内的7个省、自治区,进入蒙古国境内,穿越沙漠戈壁,到达中俄边境,水陆全程约4760公里。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000公里之多,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里茶道"。
“中俄万里茶道”的前世今生
作者: 蒋太旭  来源:武汉文史资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茶  饮茶习惯  国际商贸  中俄贸易  国际关系学院  恰克图  羊楼洞  设茶  西伯利亚大铁路  兰陵 
描述:开栏小语: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中国通向世界的重要国际商贸通道。2013年3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作了《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演讲中,他特别指出:17世纪的万里茶道是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唤起海内外对这条古道的记忆。“万里茶道”也正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中亚四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彰显了作为近代中俄万里茶道发源地——汉口在中俄贸易
从丝绸之路到万里茶道
作者: 蒋太旭  来源:决策与信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饮茶习惯  国际商贸  保护价值  横跨欧亚  陈椽  恰克图  里茶  设茶  西伯利亚大铁路 
描述:“起点为湖北汉口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通道”。这既是一条全新于古代丝绸之路的新型商路,又是一条依托传统交通路线,创造现代奇迹的资本与商品高度融合之路。今天,当我们重新梳理万里茶道的缘起与兴衰,它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及它的文化遗产保护价值愈显独特与珍贵。
万里茶道,今待重振——《万里茶道采风纪行作品集》序
作者: 曹隽平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黄金水道  十七世纪  欧亚大陆  安化  商道  恰克图  书画院  国际经济  西伯利亚大铁路  世界近代史 
描述:萎缩。特别是1905年,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通车,汇集至汉口的茶叶绝大部分由火车输往俄国,由汉口至恰克图的茶叶商道成为历史陈迹。
洞茶谱写新篇章 游万里茶道
作者:暂无 来源:湖北画报(上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际商贸  中俄贸易  安化  径山  羊楼洞  恰克图  里茶  西伯利亚平原  茶谱  茶叶之路 
描述:“万里茶道”被俄罗斯称为“伟大的茶叶之路”。一块块茶砖辗转于这条万里茶路之上,从武夷山、羊楼洞、安化等地汇聚于汉口,从汉口出发经山西、河北、内蒙古至恰克图,抵达圣彼得堡。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全程一点
一条穿越沙漠的茶叶之路
作者: 谢丰镐 朱慧颖 叶倩  来源:茶博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南黑茶  康砖  横跨欧亚  花卷茶  蒙古高原  安化  恰克图  茶叶之路  长江入海口  中部省份 
描述:出张家口,经过归化(呼和浩特)、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进入俄国腹地。这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通路,称之谓"茶叶之路"十分恰当。因为商路的主体就是茶叶,每年的数量都在近万吨,甚至达5.6万吨,这对于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的游牧民族和渔猎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