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中国大陆茶叶加工发展战略的研究
作者: 江用文 熊兴平 王国庆 成浩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发展战略  中国大陆  SWOT方法  茶叶加工 
描述: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中国大陆茶叶加工业的现状,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大陆茶叶加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机遇、挑战)和内部环境条件(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茶叶加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组织专家商讨茶叶中铅含量超标问题
作者: 熊兴平  来源:科学饮茶研讨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最近,众多媒体对茶叶中铅含量超标现象作了报道,引起广大消费者和茶叶生产经营者强烈反响, 更为忧虑的是,此事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对我国茶叶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迅速组织了茶叶界的栽培、生理生化、加工、质量检测、茶叶经营、茶园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就此事进行商讨。专家们一致认为:
中国茶叶加工及深加工现状
作者: 江用文  来源: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加工和饮用茶叶的国家。据茶史专家们考证,相传远在4700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茶叶作为饮品,最初是直接嚼食鲜叶,周朝时期出现将鲜叶晒成干茶的饮用方式,并持续了大约900年。从魏朝开始人们
中国茶叶加工及深加工现状
作者: 江用文  来源:2008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中国茶叶加工及深加工现状
我国茶叶产销现状与居民消费水平
作者: 江用文  来源:2002年团体会员会议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茶叶  生产  销售  消费 
描述:本文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茶业发展经历增加产量(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和提高质量二个阶段。分析了我国茶叶生产、出口和国内消费的现状,2001年茶树种植面积、茶叶产量、出口量分别为1715万亩、69万吨、24.96万吨,分别比1950年增长5.7倍、10.1倍、12.3倍。提出了近十余年来茶叶产销发生的变化和新特点,茶叶生产布局按比较优势原则进一步优化;绿茶特别是名优绿茶、乌龙茶比重明显提高,茶类结构更加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国内市场对茶叶生产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国内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
大棚茶园微域气候、茶树生长和生理的变化
作者: 韩文炎 王国庆 许允文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产量品质  塑料大棚茶园  光合速率  茶树生长生理  茶树  生理代谢 
描述:以露天茶园作对照,对塑料大棚茶园微域气候、茶树生理和生长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塑料大棚茶园内的气温、地温、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大气相对湿度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平均气温提高了3.9℃,但风速和光照强度显著降低,如光合有效辐射仅为对照的39.3%。茶园小气候的变化导致了茶树体内的生理变化,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了27.5%,冬季根系积累的贮藏物质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新梢和成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茶树对P和K的吸收减少,并促进了Mg从地下部向地上部运输,而Mn则相反。大棚茶园茶叶开采期可提早7-46天,
我国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地区分布及相关性状分析
作者: 李兰 江用文  来源:2007年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品质特性  形态特征  种质资源  茶树 
描述: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历史悠久,拥有极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本文以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云南、福建、浙江三省中的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茶树品种的形态特征和品质特性中的部分性状进行分析,确定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与茶叶加工的地区性有密切的联系。
我国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地区分布及相关性状分析
作者: 李兰 江用文  来源: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分布  茶树 
描述: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历史悠久,拥有极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本文以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云南、福建、浙江三省中的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茶树品种的形态特征和品质特性中的部分性状进行分析,确定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与茶叶加工的地区性有密切的联系。
茶树悬浮细胞茶氨酸生物合成动态研究
作者: 成浩 高秀清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培养细胞  生物合成  茶树  茶氨酸  培养基 
描述:对不同外植体来源的茶树培养细胞的茶氨酸生物合成能力、适宜培养细胞合成茶氨酸的培养基条件、培养细胞茶氨酸生物合成动态和更新培养基对提高培养细胞茶氨酸累积含量的效果等进行了分析。在一个培养周期中,培养细胞的茶氨酸累积高峰出现在第11天左右。在以每10天更新一次培养基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茶氨酸合成能力可维持至第30天左右,达到细胞干重的近20%。
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展望
作者: 刘本英 成浩  来源: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杂种优势  预测  茶树  展望  分子标记 
描述: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作者在对杂种优势的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综述了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构建、杂种优势预测以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中的利用现状,对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研究中的进一步利用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茶树杂种优势利用的重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