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5)
按栏目分组
茶文化 (25)
按年份分组
2016(6)
2014(5)
2013(1)
2012(1)
2011(2)
2010(1)
2009(1)
2008(1)
2007(1)
2001(1)
1996(2)
1994(1)
1986(1)
1965(1)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25)
相关搜索词
楚剧《万里茶道》
作者: 罗周 周淑莲 傅江宁 汪贤林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楚剧《万里茶道》
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差异探析
作者: 杨迎 任飞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采茶灯  湖广填四川  赣州南北词  曲牌体  板腔体  杂调  广东汉剧  秧歌戏  采茶歌  粤北采茶戏 
描述:采茶戏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民间剧种,在南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在人们的生活、采茶劳动中衍生出来的。其中赣南采茶戏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北采茶戏于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采茶戏大家族中的两个重要分支,由于流传的区域和生存的音乐环境不同,导致两者在音乐、表演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一、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一)赣南采茶戏
桂南采茶戏浅探
作者: 韦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七世纪  广西南部  市场化发展  地方剧种  农民市场  广西地区  经济发展  江西赣南  桂南采茶戏  专业剧团 
描述:桂南采茶戏出现于十七世纪中期,是由江西赣南传入到广西地区的戏曲,也是广西重要的汉族地方剧种之一。最初,桂南采茶戏仅以"唱竹马"的形式进行,而后逐渐演变为载歌载舞的采茶戏。桂南采茶戏主要流行于广西南部地区的玉林市以及周边的钦州市等。作为广西民间的重要戏曲,桂南采茶戏的表演角色可分为生、旦、丑,所以也叫"三角班"。从表演的规模上面来看,桂南采茶戏的规模相对较小,演出内容丰富多样,但都以"十二月
萍乡采茶戏锣鼓乐音乐形态研究
作者: 朱红 彭正武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串联方式  锣鼓谱  萍乡采茶戏  音乐形态  戏曲剧种  湖南花鼓戏  节奏型  丧葬仪式  锣鼓经  锣鼓音乐 
描述:萍乡采茶戏是江西著名的地方戏曲剧种,其表演载歌载舞、乡土风味浓郁,更让人称道的是,其锣鼓音乐尤为突出,不仅拥有完整的锣鼓乐曲牌,规范的乐队组合方式,而且还拥有较为丰富的锣鼓乐串联方式。本文将对萍乡采茶戏锣鼓音乐中的基本要素、音乐发展手法、表演形式做进一步的分析,探寻萍乡采茶戏锣鼓乐的音乐形态特征提供可资参考的案例。萍乡采茶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发源地位于赣湘之间,融合了三角班、古装戏、近代戏等传统地方
那山 那水 那些人 有感“龙红赣南采茶戏音乐演唱会”
作者: 张曼君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剧舞台  中国戏剧梅花奖  赣南采茶戏  三十岁  和龙  中国音乐学院  文华大奖  赣南文艺  采茶歌  陈裕 
描述:地说,她不失时机地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我。诗意地说,她就是我,我就是她——我们在同一年进入赣南采茶剧院(我是从县文工团调入,她从赣南文艺学校分配进来),在同一间里外宿舍居住,同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地方戏大奖,第四届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最是创新出好戏 从赣南采茶戏“红色三部曲”看张曼君的艺术追求
作者: 张秀峰 何定胜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剧舞台  赣南采茶戏  革命历史题材  中国戏剧家协会  爱情故事  红色三部曲  艺术审美  张曼君  采茶歌  八子 
描述:张曼君江西籍著名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杂志推举的6位新世纪杰出导演之一。多年来,活跃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执导了大量的戏,涵盖多个剧种,被业界称为当下中国戏剧舞台上最具活力、最有才华的“前沿
闽台客家三角采茶戏的渊源与流变
作者: 陈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角戏  民歌小调  邵武县  客家地区  闽粤  民间戏剧  灯戏  采茶歌  戏曲学  专业剧团 
描述:音乐的生成、传播与变异,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文化现象。一、福建采茶戏的源流1、福建三角采茶戏的形成采茶戏源于赣南。闽赣交界同属客家地区,人民生活习俗及语言相近,赣南采茶戏形成后,随即传入闽
最珍贵的是永远:谈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
作者: 薛若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赣州  创作视野  歌舞剧院  玉琴  借粮  赣南采茶戏  龙潭村  兴国山歌  张曼君  干部形象 
描述:近看江西赣州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采茶戏《永远的歌谣》,感到在反映老区人民在对艰苦年代的创作视野上,又有新的开拓和突破。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过去在塑造苏区干部形象时是高大的,这种构想当然是符合实际的。但是,在《永远的歌谣》中,群众选出来的龙潭村村长李龙槐(米桶哥),却既高大,又卑
同构与嬗变:闽台客家采茶戏的艺术特征初探
作者: 赵如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角戏  灯舞  地方小戏  采茶灯  客家山歌  客属  四平调  对子戏  神唱  采茶歌 
描述:明末清初,赣南九龙山一带流行茶歌、灯舞和花鼓。经历了从唱"采茶歌",到"采茶歌联唱",再到"采茶灯"、"采茶戏"的一个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一种地方小戏。地处闽赣交界的客属、半客属地区,人民生活习俗及语言相近,采茶戏形成后很快就流传进来。闽台之间特殊的地缘、血缘关系构筑了闽台同一风俗区。清康熙中叶至乾隆之间,台湾三角采茶戏随客家人传入台湾后,逐渐流
又觉熏风扑面来:看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
作者: 锦云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歌舞剧院  借粮  玉琴  赣南采茶戏  赣南地区  后所  特定人物  人物形象  张曼君  八子 
描述:两年前看了赣南采茶戏《八子参军》,至今难忘看戏时的激动和戏后所留隽永的回味。近日看同是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永远的歌谣》,又获同样的感受。两戏同属赣南地区所特具的"红色题材"。如果说《八子参军》写了残酷斗争中生与死的较量,《永远的歌谣》则表现了饥馑岁月里物质与精神的互生互存并相互激发。二者又都紧扣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