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按栏目分组
茶文化 (6)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5(1)
2014(1)
2012(3)
按来源分组
芒种(1)
中国戏剧(1)
黄河之声(1)
老区建设(1)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1)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1)
相关搜索词
论湖北地方小戏的生存空间与发展范式——以“阳新采茶戏”为例
作者: 韩晗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小戏  发展范式  湖北阳新采茶戏  声腔表演体系 
描述:本文将着重对湖北地方小戏中的阳新采茶戏进行史料考证、实地调查研究与分析整理,认为阳新采茶戏的发展现状为湖北甚至全国的地方小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声腔、表演与剧本等方面,阳新采茶戏打破常规,敢于将新的配乐、乐器引入到戏曲当中,形成了新的审美体系。并且阳新采茶戏长期与专业编剧合作,不断推出新人新剧,使其常看常新,并实行产业化运作管理,这一切都具有较重要的研究意义。
论湖北地方小戏的生存空间与发展范式:以“阳新采茶戏”为例
作者: 韩晗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小戏  发展范式  湖北阳新采茶戏  声腔表演体系 
描述:本文将着重对湖北地方小戏中的阳新采茶戏进行史料考证、实地调查研究与分析整理,认为阳新采茶戏的发展现状为湖北甚至全国的地方小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声腔、表演与剧本等方面,阳新采茶戏打破常规,敢于将新的配乐、乐器引入到戏曲当中,形成了新的审美体系。并且阳新采茶戏长期与专业编剧合作,不断推出新人新剧,使其常看常新,并实行产业化运作管理,这一切都具有较重要的研究意义。
文学生态学视角下南昌采茶戏的审美精神探析
作者: 胡妮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小戏  “南昌四大记”  南昌采茶戏  审美实践  审美精神 
描述: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南昌采茶戏审美精神特质及其嬗变进行考量,指出《秧麦》等以劳动者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地方小戏是艺术表现生活最直接、最质朴的反映,生动地体现出普通民众以真善为美、以勤劳为美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审美精神;《方卿戏姑》等剧本既有对嫌贫爱富等社会现象的道德谴责,更有普通百姓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借助功名改变命运这一审美精神和现实需求的生动传达;《南瓜记》之类的清官公案戏则体现出当时民众对家庭、社会问题所持的“除暴安良”和“善恶相报”等审美理念和伦理价值观。
传统与现代交融——阳新采茶戏流变之思考
作者: 周泽宇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角戏  湖北黄梅  阳新采茶戏  地方小戏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区  锣鼓经  地方戏剧  采茶歌  专业剧团 
描述:阳新采茶戏作为采茶戏剧的重要一员,属于本土腔中的采茶系统的地方戏剧种。阳新采茶戏历史上起源于宋元形成于明清之际,地理上属于长江中游两岸及岭南一代的“采茶文化区”,文化上其自清康熙年间流传至今于2008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中。阳新采茶戏在当今学术界都具有相当的学术研究意义的。阳新采茶戏有十代以上传人,有清晰传代史一百六七十年。明国初期惨遭摧残,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化方针指引下因运而生,现有剧团,80年代至今许多文艺研究者发表了一些论文。
同构与嬗变:闽台客家采茶戏的艺术特征初探
作者: 赵如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角戏  灯舞  地方小戏  采茶灯  客家山歌  客属  四平调  对子戏  神唱  采茶歌 
描述:明末清初,赣南九龙山一带流行茶歌、灯舞和花鼓。经历了从唱"采茶歌",到"采茶歌联唱",再到"采茶灯"、"采茶戏"的一个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一种地方小戏。地处闽赣交界的客属、半客属地区,人民生活习俗及语言相近,采茶戏形成后很快就流传进来。闽台之间特殊的地缘、血缘关系构筑了闽台同一风俗区。清康熙中叶至乾隆之间,台湾三角采茶戏随客家人传入台湾后,逐渐流
赣南采茶戏丑角艺术的审美略谈
作者: 傅丽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曲舞台  经典剧目  地方小戏  甩袖  赣南采茶戏  中国戏剧出版社  罗帽  王茂生  人物个性  唱念 
描述:赣南采茶戏作为中国戏曲的一个分支,它不仅具有戏曲所拥有的一切特征,同时又有自身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是一个以丑角为主要角色的戏剧艺术。在赣南采茶戏中,丑角表演以歌带舞,生动而不失幽默,以丑角为中心的布局结构,是赣南采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