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图书(13)
新闻(6)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茶科学 (14)
行业动态 (6)
按年份分组
2017(9)
2003(1)
1987(1)
1984(1)
1982(1)
1979(1)
1964(1)
1963(1)
1962(2)
1960(1)
1959(1)
按来源分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
相关搜索词
[0图]茶叶科技文献资料联合目录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茶叶科技文献资料联合目录
[0图]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大会及1964年年会论文
作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大会及1964年年会论文
[0图]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题情报提供之一
作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红茶  茶叶加工 
描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题情报提供之一
不同品种茶树氮素营养差异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 王新超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植物营养遗传学  吸收动力学  茶树  氮素效率  生理生化机制 
描述:植物的氮素营养效率是植物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土壤氮素营养条件的的一种适应能力,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所以其必然要通过一系列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表现出来.而对其机制的研究一直是植物营养遗传学研究的热点.该文研究了来源各异的7个品种茶树的氮素营养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机制.通过该论文的完成,初步明确了不同品种茶树产生氮素营养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遴选...
环境因子对茶树品质成分代谢影响研究获得新进展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茶树生长微环境对茶叶品质成分代谢有重要影响。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俺就所阮建云研究员带领的“茶树生理与营养”创新团队在光照、温度对类黄酮代谢影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通过覆盖处理调节田间生长茶树的光照和温度,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全文:       茶树生长微环境对茶叶品质成分代谢有重要影响。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俺就所阮建云研究员带领的“茶树生理与营养”创新团队在光照、温度对类黄酮代谢影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通过覆盖处理调节田间生长茶树的光照和温度,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平台的茶叶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鉴定和分析了茶叶中130余次生代谢产物,筛选得到对温度和光照敏感的潜在标记代谢物。研究发现降低光照强度使得黄酮代谢下游途径代谢减弱,但加强苯甲酸等上游途径及氨基酸代谢,表现出类黄酮代谢上下游分支途径的竞争关系;较低温度降低黄酮醇和黄酮苷代谢,但促进黄烷-3-醇和花青素的累积。研究还发现儿茶素酯化受到温度的影响。这些结果为今后提出栽培调控技术提供了研究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在《Plos ONE》上发表( http://dx.plos.org/10.1371/journal.pone.0112572)。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的支持。
\
研究发现我国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存在两个近缘种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肖强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合作研究明确了我国茶园广泛分布、形态极其相近且均在茶园为害的茶树害虫茶尺蠖可分为灰茶尺蛾Ectropisgrisescens (Warren, 1894)和茶尺蠖 Ectropisobliqua (Prout, 1915)
全文: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肖强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合作研究明确了我国茶园广泛分布、形态极其相近且均在茶园为害的茶树害虫茶尺蠖可分为灰茶尺蛾Ectropisgrisescens (Warren, 1894)和茶尺蠖 Ectropisobliqua (Prout, 1915)两个近缘种,相关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近期的《昆虫学报》和封面文章《应用昆虫学报》上。
       茶尺蠖是我国茶园最主要的食叶类害虫,广泛分布于各茶区,常年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为了有效控制茶尺蠖为害,我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采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2005年该病毒制剂取得了生物农药登记许可,开始在茶园大面积使用。近年来,在推广应用病毒制剂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地理种群的茶尺蠖在田间对病毒敏感性存在差异,前期研究认为不同地理种群的茶尺蠖存在种群分化,但是,这种分化是否可以分成不同的种?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对病毒敏感性存在差异的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进行遗传杂交和形态学研究,其遗传杂交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幼虫发育厉期异常、幼虫化蛹率下降、蛹羽化率降低、羽化后的成虫雌雄性比严重失调,无法继代繁殖,说明茶尺蠖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比较尺蛾科分类的26个形态参数表明,不同地理茶尺蠖种群间在额宽、复眼大小、前翅大小、抱器瓣和后阴片等12个形态特征差异极显著,在钩形突基宽、角状器大小形状和后阴片基宽等6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这些研究表明,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园的茶尺蠖不是一个种,而是存在灰茶尺蛾Ectropisgrisescens和茶尺蠖 Ectropisobliqua两个近缘种。
       这一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田间茶尺蠖种群对病毒敏感性差异的现象,对厘清茶尺蠖的种类、指导茶尺蠖的防治特别是生物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也显示形态上的差异仍然是细微的,两个近缘种的分布区域尚不明确,即使在同一省份还同时存在不同的种,后续将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
茶树抗寒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茶树的抗寒机理研究对选育高抗优质茶树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是茶树生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十二五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多个项目资助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在茶树抗寒响应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遗传育种团队通过对茶树冷驯化过程
全文:        茶树的抗寒机理研究对选育高抗优质茶树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是茶树生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十二五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多个项目资助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在茶树抗寒响应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遗传育种团队通过对茶树冷驯化过程不同阶段的差异基因的研究,发现1770个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代谢及钙离子信号途径在茶树抗寒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克隆报道了多个与茶树抗寒相关基因,还分离了茶树中的水通道蛋白基因CsAQP家族,系统分析了其在茶树响应低温等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一步从分子层面揭示了茶树对低温的响应机制。

  近日,该团队在糖介导的茶树抗寒机理研究中又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对冷驯化中茶树抗寒生理指标测定,以及对茶树叶片组织亚细胞结构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冷驯化能够促进茶树叶绿体中淀粉粒的水解,并成功克隆了59个涵盖淀粉代谢、可溶性糖代谢、糖转运及糖信号转导等通路的关键基因,并对其在冷驯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检测,发现其中多个基因表达差异显著,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该团队提出了茶树中糖介导的抗寒响应机理模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植物分子生物学》上(DOI: 10.1007/s11103-015-0345-7)。

  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茶树抗寒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抗寒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茶树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取得重要进展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遗传图谱既是茶树遗传研究的重要手段,又是加速茶树分子标记育种的有力工具。长期以来,由于作图群体类型和分子标记数量的限制,已构建的茶树遗传图谱在标记密度、基因组覆盖度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构建了首张茶树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团队
全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构建了首张茶树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团队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一个F1全同胞家系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了101091个高质量的序列标签
茶叶中蒽醌污染物来源评价及残留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启动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4月15日,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茶叶中蒽醌污染物来源评价及残留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我所召开。浙江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叶翠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副所长阮建云及项目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省科技厅农村处叶祥发副处长主持启动会。   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全文:        4月15日,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茶叶中蒽醌污染物来源评价及残留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我所召开。浙江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叶翠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副所长阮建云及项目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省科技厅农村处叶祥发副处长主持启动会。
  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浙江省茶叶加工技术研究院共同承担。项目主持人陈宗懋院士介绍了项目立项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等内容,并重点介绍了该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合作单位分别汇报了所承担项目的相关工作。会上,各合作方就项目进度安排、实施细节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叶翠萍处长对该项目的启动给予肯定,并指出该项目充分体现了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宗旨,希望项目组克服困难,圆满完成项目任务。杨亚军所长表示,将认真履行好主持单位的职责,全力支持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查明茶叶中蒽醌污染物来源,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为保障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图]茶树白化代谢调控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安吉白茶”是茶树的一个特异品种,其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春季新梢叶色的可逆性白化现象。在白化过程中,伴随着新梢叶绿素含量的急剧下降,茶树的代谢谱随之也发生了变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对“安吉白茶”白化期和绿期的代谢谱进行了比较分析,共得到65个差异显著的代
全文:     “安吉白茶”是茶树的一个特异品种,其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春季新梢叶色的可逆性白化现象。在白化过程中,伴随着新梢叶绿素含量的急剧下降,茶树的代谢谱随之也发生了变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对“安吉白茶”白化期和绿期的代谢谱进行了比较分析,共得到65个差异显著的代谢产物。这些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属于碳固定途径,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与绿期相比,白化期的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和氨基酸代谢途径受到了显著影响,表现为糖、糖的衍生物和表儿茶素含量显著降低,而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

  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茶树白化代谢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在《PLoS One》(《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DOI:10.1371/journal.pone.0139996)上发表。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

\

“安吉白茶”白化时期与绿期的差异代谢产物网络

\
“安吉白茶”四个不同时期的叶片和叶绿素含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