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情系赣南采茶戏
作者: 刘柳 魏桥星 欧阳劲夫  来源:老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剧团  赣南采茶戏  经济困难  情绪低落  投资人  农村妇女  赣州市  石城县  老年人  民间 
描述:“我来办!”邹福秀今年68岁,江西石城县人,她原是一位农村妇女,在石城老家办过民间灯彩剧团。20多年前,她随儿子到赣州市帮着带孙子。一个夏日的晚上,邹福秀和平常一样,忙完家务后就来到不远处的公园,和许多老年人一起唱歌、跳舞、学戏。与往日不同的是,平时教戏的老师那天情绪低落。邹福秀了解到这位老师是赣县一家民间剧团的成员,由于投资人经济困难,剧团无法维持,已经到了要关门散伙的境地,他因此心里非常失落。
江西采茶戏
作者: 张本忠  来源:老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戏  相结合  南昌采茶戏  民间歌舞  赣南采茶戏  传统剧目  江西采茶戏  唱腔  采茶歌  民间舞蹈 
描述:江西采茶戏属于戏曲剧种,是江西各地采茶、花灯等民间歌舞小戏的统称,最初为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后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每逢灯节或收茶季节,茶农常用这种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因以茶篮为道具,亦称“茶篮灯”。后来,其内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断丰富,逐渐发展
粤北采茶戏起源新探
作者: 胡振邦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粤北地区  赣南采茶戏  起源地  艺术传统  南岭山地  江西  采茶歌  粤北采茶戏  客家文化 
描述:粤北地区位于南岭山地的中段,包括韶关和清远,是客家人主要迁居地之一。粤北流行采茶戏,关于粤北采茶戏的起源,有专家认为于清道光年间源于江西赣南采茶戏,但这种观点缺乏具体文献支持。探讨粤北采茶戏的起源,应该综合考察粤北地区的艺术传统,尤其是歌舞艺术传统,其次,需要梳理关于粤北采茶戏搬演活动的相关文物和早期文献。
客家艺术奇葩:赣南采茶戏
作者: 袁生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货物交易  赣南客家  江西赣州  民间歌舞  安远县  赣南采茶戏  艺术奇葩  磨镜  杂调  桂南采茶戏 
描述: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菜篮戏",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具有贴近生活、幽默活泼的特点,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源于江西赣州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赣南采
赣南采茶戏音乐三则
作者: 蒋燮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情  玉虚观  地方剧种  笑林广记  赣南采茶戏  三用  畲族民歌  东河戏  四台  音声 
描述:赣南山里人家,大多置有三用机,都能找出几张"四大金钢"、"四小金钢"光碟(赣南采茶戏具有代表性的四台大戏和四出小戏:《上广东》、《四姐反情》、《卖杂货》、《大劝夫》俗称"四大金刚";《睄妹子》《补皮鞋》、《钓拐》、《老少配》俗称"四小金刚")。山里人好采茶,人人能唱,个个爱哼。
最珍贵的是永远:谈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
作者: 薛若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赣州  创作视野  歌舞剧院  玉琴  借粮  赣南采茶戏  龙潭村  兴国山歌  张曼君  干部形象 
描述:近看江西赣州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采茶戏《永远的歌谣》,感到在反映老区人民在对艰苦年代的创作视野上,又有新的开拓和突破。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过去在塑造苏区干部形象时是高大的,这种构想当然是符合实际的。但是,在《永远的歌谣》中,群众选出来的龙潭村村长李龙槐(米桶哥),却既高大,又卑
赣南采茶戏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价值和实践
作者: 许礼刚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曲文化  采茶灯  城市文化  赣南采茶戏  现代城市生活  区域经济  城市社区文化  精神需求  青年学生  城市发展 
描述:一、引言我国目前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社区文化步入复杂化阶段,逐渐由"单位模式"转变为"社会化模式",不同群体的居民组合到一起,文化方面的精神需求也愈来愈强烈。而随着多样化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在城市社区文化中的影响日趋淡漠。赣南采茶戏是自明清以来赣南等采茶区广为流传和劳动群众共同参与的音乐歌舞活动,集赣南人民情感、交流、生活等多方式一起,是赣南文化的集大成者。近年来,通过不断传承和创新,不断融入现代城市生活故
最珍贵的是永远:谈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
作者: 薛若琳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个方面  江西赣州  村长  创作视野  赣南采茶戏  主要表现  符合实际  苏区  采茶歌  干部形象 
描述:近看江西赣州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采茶戏《永远的歌谣》,感到在反映老区人民在艰苦年代的创作视野上,又有新的开拓和突破。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过去在塑造苏区干部形象时是高大的,这种构想当然是符合实际的。但是,在《永远的歌谣》中,群众选出来的龙潭村村长李龙槐(米桶哥),则既高大,又卑微。村长在当年的赣南苏区,既不挣工资,也没有特权,是
专业化教育语境下赣南采茶戏旦角唱腔特征
作者: 欧阳绍清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旦角  专业化教育  赣南采茶戏  语境  新中国成立  戏曲人才  唱腔  戏曲学校 
描述:,全国戏曲演员9298人,戏曲编导人员373人,戏曲音乐人员2779人,戏曲师资178人,舞台美术人员762人,合计13390人。1戏曲演员的培养已经由早期的师徒传承阶段转化为专业化的教育阶段。本文考察的黄玉
又觉熏风扑面来:看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
作者: 锦云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歌舞剧院  借粮  玉琴  赣南采茶戏  赣南地区  后所  特定人物  人物形象  张曼君  八子 
描述:两年前看了赣南采茶戏《八子参军》,至今难忘看戏时的激动和戏后所留隽永的回味。近日看同是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永远的歌谣》,又获同样的感受。两戏同属赣南地区所特具的"红色题材"。如果说《八子参军》写了残酷斗争中生与死的较量,《永远的歌谣》则表现了饥馑岁月里物质与精神的互生互存并相互激发。二者又都紧扣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