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会议论文(43)
期刊(21)
图书(11)
报纸(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茶科学 (74)
经典茶书 (2)
茶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6(8)
2015(13)
2014(2)
2013(1)
2012(1)
2011(1)
2010(5)
2008(3)
2007(4)
2006(7)
2005(4)
2004(3)
2003(6)
2002(1)
2000(1)
1999(1)
1996(1)
1990(1)
1989(1)
按来源分组
茶博览(8)
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4)
2009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3)
2009年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3)
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茶业国际高峰论坛(3)
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茶学学术研讨会(3)
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3)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2)
北京:金盾出版社(2)
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1)
2009年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1)
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1)
常德日报(1)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1)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十三(1)
浙江农业大学(1)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
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国际茶业高峰论坛(1)
2008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1)
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1)
全国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及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学会学术会议(1)
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1)
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1)
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1)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
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1)
相关搜索词
基于生产区划和表型数据构建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
作者: 王新超 陈亮 杨亚军 姚明哲 马春雷  来源: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茶业国际高峰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Tea  Germplasm  Cultivated  plant  trait  collection  region  Phenotypic  Core 
描述:中国国家种质茶树圃中保存有2665份茶树(Camellia spp.)种质资源,但有很大一部分未进行深入鉴定评价.构建茶树核心种质,既可以简化管理,又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源.根据茶树资源来源地所属的生产区划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利用表型数据,采用对数法比例和聚类取样法构建了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共532份资源,占全部资源的20%,涵盖了99.7%的表型变异类型,控制不同性状表型相关的相互适应的遗传复杂性在核心种质中也得以保持.不同性状的均值t测验.方差F测验、表型频率分布的
基于生产区划和表型数据构建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
作者: 王新超 陈亮 杨亚军 姚明哲 马春雷  来源:2009年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茶树  生产区划 
描述:中国国家种质茶树圃中保存有2665份茶树(Camelliaspp.)种质资源,但有很大一部分未进行深入鉴定评价。构建茶树核心种质,既可以简化管理,又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源。根据茶树资源来源地所属的生产区划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利用表型数据,采用对数法比例和聚类取样法构建了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共532份资源,占全部资源的20%,涵盖了99.7%的表型变异类型,控制不同性状表型相关的相互适应的遗传复杂性在核心种质中也得以保持。不同性状的均值t测验。方差F测验、表型频率分布的测
基于生产区划和表型数据构建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
作者: 王新超 陈亮 杨亚军 姚明哲 马春雷  来源:2009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中国国家种质茶树圃中保存有2665 份茶树(Camellia spp.)种质资源,但有很大 一部分未进行深入鉴定评价。构建茶树核心种质,既可以简化管理,又能够更加快速、 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源。根据茶树资源来源地所属的生产区划进 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利用表型数据,采用对数法比例和聚类取样法构建了中国茶 树初级核心种质,共532 份资源,占全部资源的20%,涵盖了99.7%的表型变异类型, 控制不同性状表型相关的相互适应的遗传复杂性在核心种质中也得以保持。不同性状的均值t 测验。方差F 测
利用EST-SSR基因分型研究分子标记与茶树表型性状的关联性
作者: 姚明哲 乔婷婷 马春雷 金基强 陈亮 杨亚军  来源: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茶业国际高峰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phenotype  Tea  sinensis  SSR  Association  traits  Camellia  EST  analysis 
描述:通过EST-SSR标记对112份茶树资源材料进行基因分型,开展了分子标记与新梢一芽二叶长(BL)、一芽二叶百芽重(BW)、叶长长度(LL)、叶片宽度(LW)、咖啡碱含量(CAF)、氨基酸含量(AA)和茶多酚含量(TP)共7个茶树表型性状关联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LD)和供试群体的结构(SA)时,利用ANOVA方法可检测到三个EST-SSR位点185、121和153与五个表型性状显著相关,其中标记185同时与4个表型性状BL、BW、LL和LW显著相关,标记121同时与3个表型性状
利用EST-SSR基因分型研究分子标记与茶树表型性状的关联性
作者: 姚明哲 乔婷婷 马春雷 金基强 陈亮 杨亚军  来源:2009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通过EST-SSR 标记对112 份茶树资源材料进行基因分型,开展了分子标记与新 梢一芽二叶长(BL)、一芽二叶百芽重(BW)、叶长长度(LL)、叶片宽度(LW)、 咖啡碱含量(CAF)、氨基酸含量(AA)和茶多酚含量(TP)共7个茶树表型性状关 联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LD)和供试群体的结构(SA) 时,利用ANOVA 方法可检测到三个EST-SSR 位点185、121 和153 与五个表型性状显 著相关,其中标记185 同时与4个表型性状BL、BW、LL 和LW 显著相关,
利用EST-SSR基因分型研究分子标记与茶树表型性状的关联性
作者: 姚明哲 乔婷婷 马春雷 金基强 陈亮 杨亚军  来源:2009年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SSR  表型性状  EST  关联分析  茶树 
描述:通过EST-SSR标记对112份茶树资源材料进行基因分型,开展了分子标记与新梢一芽二叶长(BL)、一芽二叶百芽重(BW)、叶长长度(LL)、叶片宽度(LW)、咖啡碱含量(CAF)、氨基酸含量(AA)和茶多酚含量(TP)共7个茶树表型性状关联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LD)和供试群体的结构(SA)时,利用ANOVA方法可检测到三个EST-SSR位点185、121和153与五个表型性状显著相关,其中标记185同时与4个表型性状BL、BW、LL和LW显著相关,标记121同时与3个表型性状
茶树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其育种利用
作者: 陈亮 马春雷 姚明哲  来源:2009年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茶树品种  EST序列  遗传多样性  连锁图谱  SSR标记  cDNA文库 
描述:本研究通过对茶树品种龙井43新梢和幼根cDNA文库进行测序,共获得了8000多条EST序列,利用这些自主开发的EST-SSR标记,开展了茶树核心种质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将在茶树SSR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茶树品质和农艺性状QTL的关联分析及定位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利用。
茶树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其育种利用
作者: 陈亮 马春雷 姚明哲  来源: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通过对茶树品种龙井43新梢和幼根cDNA文库进行测序,共获得了8000多条EST序列。拼接并去除冗余序列后,获得总长为3318kb的contig5390个。利用SSR搜索软件对contig进行分析,
茶树黄酮合成酶II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作者: 乔小燕 马春雷 陈亮  来源: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化合物,是公认的具有保健功效的无酒精饮料。黄酮类是类黄酮中具有独特药理学功效的一类,其抗癌、抗肿瘤作用优于其它的类黄酮化合物。黄酮合成酶基因II(FS II)是催化黄酮合成的关键酶,并且在进化上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因此,分离克隆茶树黄酮合成酶II基因,分析该基因在不同茶树种质资源中的表达,可以为茶树遗传改良、演化和分类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茶树黄酮合成酶Ⅱ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作者: 乔小燕 马春雷 陈亮  来源:2009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化合物,是公认的具有保健功效的无酒精饮料。黄酮类是类黄酮中具有独特药理学功效的一类,其抗癌、抗肿瘤作用优于其它的类黄酮化合物。黄酮合成酶基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