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
按栏目分组
经典茶书 (4)
茶文化 (4)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3(2)
2012(1)
2010(4)
按来源分组
醒狮国学(8)
相关搜索词
中国茶史启示录
作者: 郑培凯  来源:醒狮国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唐是中国茶世界的分水岭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了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根据今天的研究,我们没有办法确定饮茶起源于何时何地,陆羽说起源于神农,其实这不能确定历史时期;前段时期有河姆渡文化考古说发现了茶树的图画,也非常不准确;还有人说云南的古猿有原始茶饮,更是不负责任。
茶道内涵,博大精深
作者: 静女  来源:醒狮国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唐朝《封氏闻见记》曾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
日本茶道和中国点茶法
作者: 章志峰  来源:醒狮国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闻名于世的日本抹茶道是由中国的点茶法逐渐演变形成,因此提起点茶法必然会联想到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主要分为抹茶道和煎茶道,其中以抹茶道为代表,因此一般提起日本茶道多指日本抹茶道,也称“茶之汤”。日本抹茶道是由中国的点茶法传入后演变形成的,但据目前的史料记载茶百戏并没有传入日本。日本茶道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即从种茶、饮茶到茶道的演变。
静夜品茶记
作者: 杨石珊  来源:醒狮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契友老张擅长茶艺茶道,侃起茶文化来,海阔天空、滔滔不绝。月夜,相邀吾等三人同去雅室品茶,嘻,吃茶乃雅事,何乐不为?遂欣然前往。 茶 聚 寒暄一毕,请入茶室,依次就座,上瓜子、花生等茶点。古乐声中,老张挽起袖口为我们煮水烹茶。老张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地完成着烹茶的每一道工序:温壶、烫杯、洗茶、泡茶、翻杯…… 毛尖泡好后,老张持紫砂壶“三点头”各注半杯,宾主各鞠一躬,老张说这叫献茗与受茗;接着我们被告双手捧杯至鼻前嗅之良久,再徐徐放下,为闻香;再凝视杯中一刻,是为观色;再双手捧杯,微饮半口,细辨其味,尔后慢咽(
《茶经》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醒狮国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欢品茶,宫中也常常有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门)积公和尚(积公:智积禅师,陆羽之师。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被遗弃后,在湖北天门县西门外西湖之滨被当地龙盖寺和尚积公禅师收养。)被召到宫中。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品尝。积公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了。皇帝问他为何不饮,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
茶经:千古品茶结一经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醒狮国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茶经:千古品茶结一经
清静无为:《茶经》的道家宇宙观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醒狮国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道家“长生观”对茶文化的影响 道家思想自伊始就有“长生不老”的概念。老子在承认万物总根源“道”永恒的同时,也暗示了生命可以长生不老。道士们认为,想要达到“羽化成仙”的效果,必须服用含有“生力”的食物。陶宏景的《茶录》指出:“茶茶轻身换骨,丹丘子黄君服之。”在此将茶与道教的得道成仙、羽化成仙的观念联系到一起了。 清静无为的养生观 为了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道士常常把健康、长寿归结于人类的生命运动。
静心自悟:《茶经》的佛家本心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醒狮国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佛教于公历纪元前后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隋唐时已达到鼎盛。而中国茶道自唐朝陆羽始创,其后大兴于世。陆羽自小在寺院中诵佛经,学习煮茶。成年后又与咬然和尚结为忘年之交。在《茶经》和《陆文学自传》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禅一味 茶与禅宗的结缘源于禅宗的坐、禅、定。 坐,指修行时“心注一境”,即脱离所有外物。禅,意为“静虑”、“修心”。
Rss订阅